商亦举
合肥新华公学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传统的政治课堂中很难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新高考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越发要求学生具备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因此,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从核心素养角度出发,提出关于高中政治课堂创新教学相关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策略;政治
前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在不断地进行新课程改革,以实现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目的。其中,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从政治科目的核心素养角度出发,首先整理出传统高中政治课堂的不足之处,结合陶行知先生的三个重要教育思想,提出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课堂创新的相关策略,以顺应时代对学生的发展要求。
1.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1.1学校对课程的关注度不够,教师地位难以保障
目前,部分高中对政治课关注度不够,教师的教学态度往往不尽人意。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 学校逐渐削弱教师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存在角色局限性,对政治问题的了解普遍不深,需要教师进一步辅助和引导。
1.2 学生课业压力较大,政治学习兴趣不足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较大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偏离的价值观,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厌学、偏科等不良心态。这种心理情绪长期发展下去会严重影响政治成绩及身心健康。
2.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教学的内涵与走向
分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有长期学习和发展的素质和能力。在政治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及理念上,也包含学生通过政治学理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重点, 它涉及的教学内容广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立足于实际教学实践,从教学任务方面入手,通过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行锻炼。在设计高中政治教学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确保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确保教学方法的层次性。应选择层次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教学内容的首要性,必须要选择案例教学法来开展教学,通过对案例的探讨,来加深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并引入哲学思维以加深学生对于政治问题的思辨能力。其次,确保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入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确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教学体验的过程中强化对政治抽象知识的理解。最后,确保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考虑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多样性的同时,也要考虑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帮助学生对某些经典的政治知识深入了解。
3.创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3.1深入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
根据陶行知教育理念,教育需要遵从三点基本要素:一是"生活即教育",这一要素是陶行知教育的核心内容,认为人生活在社会中的目的是固定的,且生活对人的教育会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该理论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同样适用。课堂教学环境的变化会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影响,陶行知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终生的事业,学生接受政治教育也是需要终身学习。二是"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社会大环境就是一个巨大的学校,从学生角度来看,学校就是他们生活的社会,是接受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三是"教学做合一",该理论是一种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认为这是生活现象的说明,能够充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因此,政治课程的学习不只是理论教育,更是知行合一的过程,利用政治育人的实践将相关教学成果内化于心。
3.2构建良好学习环境,提升学生政治认同
思想政治的教育不仅要从内部思想上教育学生,还需从内部学习环境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政治教学高效推进。政治课程内容枯燥,教师很难采取活泼生动的讲述形式使学习更易于理解。因此,可以借助一些课程视频、图片来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政治教学的各个要素,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创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也可以采取模拟现实的方式。许多学生会通过模拟法庭的活动提高参与热情。学生可以结合国际或国内某热点话题,根据所学知识发表自己对该事件的看法,在深入学习政治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政治认同感。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课程模拟时,应坚持以下几个准则:一是探讨主题不应过于敏感、深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社会舆论,深入研判是否所有学生都能就话题开展讨论。二是做好政治课堂的可控性分析,在进行政治讨论时要多角度考虑问题的发展方向,只从某一角度讨论话题是很难得出真正有价值的结果的。三是政治课程的成果,教师应在探讨结束后深化政治话题,将探讨主題回到政治教学上,避免课程模拟流于形式。
3.3搭建综合教学平台,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源自政治课堂,法治意识是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认知,学生掌握的内容主要是法律的规则意识、法律执行的程序意识以及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履行的基本法律责任和义务。高中学生是国家栋梁和未来的希望,青少年尤其是高中生法治意识直接体现出国家文化建设的水平,也是判断国家教育是否科学的重要标准。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需要深入贯彻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法治社会需要人们知法、懂法、用法。学校要积极搭建综合教学平台,激发学生法治学习兴趣,增强法治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依法办事,依法维权,自觉履行义务,促进法治社会现代化。
3.4开展活动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活动、实践的方式去学习和获得知识。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学习知识,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讨论中去探究,在学习"政治社会"中走进国际社会,参与"政治模拟实验"来理解科学精神。
3.5紧密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公共参与
生活和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课堂教学是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的。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让人读死书,这不利于现代学生发展。教育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失去了生活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学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课时,可以通过与生活中的大小事情进行联系,结合疫情期间国家对于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视,引导学生感受祖国的情为民所系,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公共生活。
3.6立足课堂创新,改变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创造问题情境和其他方式积极地发言。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习主体。以课堂教学创新为基础,从学生兴趣点出发,建立学习小组,创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结束语
核心素养视野下创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仅要正视存在的问题,还需在以往优秀的教育手段上进行革新,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优秀教育方式。将陶行知教育理论融入高中政治教育,发挥传统教育理论的价值。通过融入这一教学理念,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强化其法制观念,培养其科学精神,引导其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切实推动高中政治课程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铭剑.营造合适教学空间,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J].科教文汇,2018,(17).115-116.
[2]赵景辉.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提问教学的有效探究[J].未来英才,2018,(6).36.
[3]张朝旭.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问环节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知音励志,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