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菡
福建省三明市第八中学 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只对教师的作用进行了强调,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教学方式传统枯燥,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导致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促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展。而当今的初中历史要求较高,需要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的运用分层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解决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问题,建设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强化理解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吸收历史课程中的中重点知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从讨厌学习历史知识改变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学习的课堂中。
关键词:初中教学;历史分层;教学探究
前言:初中历史课程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学习科目,是初中教育水平顺利发展的重点课程。初中的历史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个性、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培养目标,主要的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件以及了解历史形成的主要过程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知识时能够对历史进行更加深刻的掌握。历史课程教学的开展,其主要的人物就是能够促使学生针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掌握和理解,其中主要包括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相关的历史人物等,并且能够针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形成的影响等方面的线索。将分层教学渗透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不仅仅能够将因材施教理念更好渗透,更加重要的是能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发展,进而能够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充分尊重了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充分满足了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了每个学生长久有效的全面发展。
首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的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发展差异。以往的初中课堂中,学生基础知识、个性特点、认知范围、思维方式都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历史成绩有好有坏。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都是具有一定差异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层次不同,在分层教学方式的运用下,这个现象被良好的解决了,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数学教学方案,促使存在差异性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历史知识,使学生得到最强大化的发展。
然后,分层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分层教学方式是具有自身特点的,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学习作业,合理安排作业内容的难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在教师提供的竞争环境下,学生会面临不同难度挑战,在面临挑战时,学生会不断的进行交流、探讨,形成一个具有层次性的思维模式,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一个多项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有效提升。
最后,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还能够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更加精彩的历史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促进了教师在备课的多样性,在运用分层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拉近师生距离,使教师的备课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使学生对历史内容记忆的更加深刻,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核心素养下对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的深入探究
(一)分层备课
在教学中,教师每次上课都需要提前针对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课件,教师在进行备课工作时,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学习情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独立意识,在进行备课工作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多个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
例如:在《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将教学目标明确划分,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人数分和能力水平分成3个干小组,将第1组将学习目标设定为“掌握隋朝统一和建立的过程以及大运河的建立基础”,第2、3小组学生掌握思考“开通大运河的利弊以及开通原因”,将小组学习难度逐渐增加,为各组指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通过分层备课的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分层教课
初中教师在教学历史课程时,首先对学生进行任务分工,不断的组织学生寻找信息、围绕信息进行探讨,让学生先大概的了解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为接下来的历史学习过程中能快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学习《抗美援朝》的课程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任务,将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个小组中,让第一组的学生在教材中寻找抗美援朝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所参与的国家以及最后结果;第二组的学生寻找我国针对这个事件当时采用的有效措施以及当时我国的局面形势;第三组学生思考、探讨我国抗美援朝中采取措施的必要性和对我国产生的一些影响,最后对学生进行展示,而教师对于学生收集的信息以及讨论结果评价。通过有效的分层教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历史课堂学习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量。
(三)分层作业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虽然课堂学习过程是学生学习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后作业也是保证学生收获,以及学生学习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文化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铺垫。
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课程之后,教师将基础的作业留给知识层次水平较低的学生来完成,将中等难度的作业留给知识层次水平中等的学生,将难度较高的作业留给知识水平较强的学生来完成。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吸收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能够灵活的运用课堂知识,从而拓展自身的知识范围。
结语: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要求教师构建一套有效的分层教学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历史科目中核心素养的深刻意义,还要考虑要用什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开展分层教学。因此,教师今后的主要研究重点就是完善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从而保证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林贤锋.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0,(58):117-118.
[2]李本文. 核心素养与初中历史分层教学[J]. 文教资料,2020,(18):207-208+234.
[3]于素香. 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 求知导刊,2020,(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