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林秀凤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学生的各项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林秀凤
        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中学  福建  福州  3508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于学生的各项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具备优秀的学科素养。核心素养是一项基本的品质素养,是国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它作为学科的重要养分,在每一门学科教学中给予学生心灵的滋养。历史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通过传授初中历史知识,在课堂渗透的核心素养,能够促进师生的双重提升。让教师能够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打造精彩的历史课堂,促进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前言:在新时期,初中历史课堂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引入了核心素养。意在让教师能够创新和优化教学的方式方法,提升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核心素养是一种成熟,而流行的教育理念,被很多学校所推崇,是新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向。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让学生获得满足未来学习、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与品质,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核心素养,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优化予以研究,以供参考。
一、初中历史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意义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学习历史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五千年来的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其中蕴含了伟大的家国情怀,涌现出了先进的历史人物。通过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以核心素养的角度来了解历史知识,从而感受到我国历史的博大精深。有利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稳定形成。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扰,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品德素养。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学习历史先进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以及精神上的滋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
        我们正处于和平、美好的年代,当前的幸福是我们先辈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在解放战争中,在抗日战争中,我国多次以少胜多战役,化不可能为可能,是一个个战士勇敢无畏的担当精神、舍生忘死的精神,换来了当今美好生活。立足核心素养在,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能够对历史先辈,更加的尊重和崇敬,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立足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具体课程中渗透唯物史观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了解俩是,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学生看待历史发展的基础。
        教师在讲述《宋代经济的发展》课程内容时,“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比较流行的谚语,是说江浙的粮食产量比较高。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合作的方式对“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进行讨论。学生们不但要明白从唐朝中后期到两宋,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向南方迁徙,带去了优秀先进的生产技术;且两宋的耕地面积大,耕作技术也更加成熟。其实宋代的发展,最终也源于生产工具的变革,从而引发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原始时期农耕生活以及如今的生产方式的对比,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二)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每一段历史都有其特定的时间,都是在其特定的具体的时空上发生的。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才能够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全面的把控。反之,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时空来了解历史的本身,只能是背道而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就是将历史事件置身于某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并在那一阶段对于历史进行综合的分析。
        在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如果不考虑时代背景,那么学习这段历史就会非常晦涩。只有在夏商周的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关于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史实。时空下学习,学生们才能更加了解,
(三)培养学生的史料证实能力
        史料证实是认识历史的必备方法,历史是从前到后的一个过程,是不可逆的[2]。认识历史,只能通过当下已经存在的历史材料来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要想客观的面对历史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史料本身的收集、整理和分辨,只有通过这样的流程,才能够更好地打开历史,走进历史,了解历史的世界。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是要帮助学生提升史料证实核心素养,拓宽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途径。
         在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上网查找一些历史材料,如日本的遣唐使泓法大师,来唐学习先进的制度、立法、文化等等,如鉴真东渡的历史故事,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模块之一,它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分析。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手段。在渗透历史解释素养时,不但要将历史真实的面貌进行描述,同时也要挖掘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要基于唯物史观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对具体的历史进行客观合理的解释,从而培养学生揭秘历史、剖析历史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的最终落脚点[3]。阅读中国的近代史,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中华民族在面临重大危机时期,能够发挥出奋发图强、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发向上的意志和决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关于抗日的视频电影,让学生能够通过接近真实的画面来了解历史知识,了解革命先辈的付出,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结论:总之,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要重点把握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历史知识,形成良好的品质能力,从而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琦生.初中历史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品位经典,2020(10):147-148.
[2]杨秀成.分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28):175-176+179.
[3]陈凯丽.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文史融合的材料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