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210023
摘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是人类良好发展的基础。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相较于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现代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思想简单的小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老师要在课堂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教育;数学教学;渗透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数学知识都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的数学虽然没有很强的抽象性,但是六年级的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因为小学六年级是学生升入初中的关键时期,所以老师不仅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学生创建一个相对简单、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优化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情况,简要分析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课堂上的渗透程度。
一、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文化观念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生所面临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世界。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当前阶段,我国约有25%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厌学、叛逆、过度焦虑、抑郁等等,甚至学生的早恋行为也更低龄化,逐渐向小学生发展。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他们不能全心学习,给现代化教育造成巨大影响,影响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前进。作为数学老师,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并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成绩对学生的整体成绩有很大影响。虽然在当前阶段,我国提倡并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存在于部分老师的教育大观中,导致他们过多的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课堂上的渗透和发展受到不利影响。
(二)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呈多样化上升趋势
当今的社会情况比较复杂,各种不良社会观念层出不穷。并且,在现代信息网络如此发达的情况下,很多小学生从网络中了解到了大量的三观不正、扭曲事实的信息和观念,再加上家长的家庭教育、家庭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并且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呈现出多样化上升的趋势。比如,有的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有的小学生模仿偶像剧中剧情,出现早恋行为,还有的小学生过于自主,出现欺侮、打骂同学的行为。这些问题给老师造成了巨大的管理压力,导致在教学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很难权衡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无法更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上。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
(一)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形象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成为了教育的主体,但老师仍然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教育的引导者。由于年龄等因素,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而老师则是学生进程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老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数学课堂上,老师以一种亲切、信任的目光,一句温柔而饱含激励的话语,都会给学生以勇气,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更强。相反,老师若以冷淡的态度讲课,或者对学生过于严苛,则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因此,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还有内涵深刻的思想教育内容,所以,老师可以深入挖掘数学课本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其作为心理教育部分,渗透到数学课堂上。
比如,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这一课时,老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习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老师为学生讲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然后,老师再让学生结成小组,在组内进行合作讨论学习,老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趣味性、丰富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①在长方体叠加(拼接)后,其表面积有哪些变化,有哪些规律?②相较于长方体的拼接,正方体拼接后的规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老师再结合学生的回答,纠正学生出现错误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练习。这样一来,在讨论和交流后,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会越来越强。
(三)重视课堂评价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强大,他们很渴望得到老师、家长以及同学的赞赏和认可。因此,老师要重视课堂评价环节,在学生主动(被动)回答问题后,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认可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
比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课上以提问的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在课堂上进行习题练习。然后,老师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或者习题良好完成后,对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同时,在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或者在学生的习题练习完成情况不是很好时,老师也要用和善的语气进行教育,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继续加油,而不是一味的严厉批评,更不是不停的指责。这样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不但能收获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能获得心理上的教育,从而养成自信、自主的良好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环境、教育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日增加, 并且心理问题的类型也不断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部门作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指导,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要紧跟现代化教学理念,既注重文化知识传播,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耀东.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2020,17(14):184.
[2]刘云雪.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读与写,2020,17(1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