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玲
福建省南安市石井中心小学
摘要:在众多的数学思想当中,数形结合绝对是最为重要的几个之一,通过数形结合可以将本来抽象的数学概念变的具体、形象,更容易让学习者理解更多的内容,而这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小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意义。本文将重点介绍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培养
尽管以过来者的眼光来看,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实在称不上是晦涩难懂,但是要考虑到这一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说,在小学教学阶段使用更多的教学方法来降低数学的理解门槛是有必要的。实际上,小学数学强调的并不是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某一部分知识,而是帮助其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接受更高阶层的数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数形结合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
所谓数形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将数字和图形结合在一起理解,实际上,其内涵远不止如此,数形结合的中心在于通过与具象的事物相联系,来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解构的更加简单,因此除了与图形结合以外,还可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首先,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问题,快速的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可以按时完成。其次,数形结合思想在被学生掌握以后能够帮助其更快的解构题目,许多题目看上去非常复杂,实际上经过数形结合以后,就能够将其分割成几个部分来逐个击破。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这对于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小学生的心智发育不可能超出年龄的限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放弃直观的思维方式而直接学会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可以看做是一种逐步实现能力提升的过渡工具。通过数形结合,原本学生所认为晦涩的数学问题都可以简化为几个简单的部分,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自然会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确定位置时,学生日常接触的对位置的概念可能来自于地图,学生可以指出某某地方在地图的哪一个位置,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某一位置完全可以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
2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历史上,数形结合思想的出现曾经为数学的发展起到过促进作用,而在当下,又能够被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当中继续发光发热,即可以解决学生理解抽象问题上的困难,也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教育思想。当然,这种思想固然在预期中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但仍旧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刻理解和学习,使用不当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来简单探讨这种思想的正确应用。
2.1激发小学生的数学的学习热情
兴趣是驱动小学生保持专注的强大动力,有过实际教学经验的教师可能知道,一旦小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失去了兴趣,那么想要提高其学习成绩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绝对不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击垮学生的意志。因此,教师要使用数形几何的教学思想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并不断探索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可能性。教师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落实为实际的教学活动,比如说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时,教师可以给让学生陈列为几队,然后各自站在不同的位置,通过观察彼此之间的位置来理解相关的概念。
2.2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和习惯,一旦遇到理解困难的问题就动辄放弃,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数学的深入学习。所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就应该动用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耐心、专注的对问题进行钻研,当然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更快的将问题进行解构,只要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学生最终能够取得成功,这种喜悦感就会深刻地感染学生,驱动着他们不断前进。比如说,许多原本非常复杂的问题经过数形结合的处理往往可以变成较为简单的问题,学生在尝到新解题思路甜头的情况下,会更加热衷于钻研问题而不是半途而废。
2.3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数形结合思想与传统教学思想很大的一点不同在于,其要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利,作为一项需要学生进行广泛应用的教学思想,必然需要更多的应用机会进行尝试才能熟练掌握。所以说,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角色定位,要主动反思自己过去所采用的陈旧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问题。
3总结
综合来说,数形结合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可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极大的方便,也更能够解决现实当中学生因为难以理解而产生厌烦情绪的问题,通过使用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核心能力的提升,值得在一线教学当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林锦成.谈小学生数形结合思维与运用能力培养[J].福建茶叶,2020,42(4):256.
[2]曹玉珍.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J].教育导刊(上半月),2020,(7):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