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实验兴趣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李诚 肖荣业
[导读] 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带来的喜悦,

        李诚  肖荣业   
        淄博市淄川经济开发区实验学校
        摘要: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带来的喜悦,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实验兴趣    原因分析    策略
        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而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地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丰富多彩的化学现象,从而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一、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
        1.考试导向存在偏差。虽然近年来一再强调要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但从考核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和方法上,仍反映出偏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课上只求机械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完成实验,很少考虑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结果的处理等方面。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2.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都是已知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因此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同时,为了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教材和教师设计好一切,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多而时间少,留给学生的实验时间不够充足。
        3.教师的实验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教师重视实验,严格要求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但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珍贵的做法,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实验兴趣的策略
        1、巧设悬念激兴趣。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比如课堂课导入时,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或实验现象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分析“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从而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如在《绪言》一节时可向学生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的重大关系,展示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使学生体验“处处有化学”的真情实感,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神秘和新奇,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学习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诱导探究增兴趣。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钢铁的锈蚀与防护》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但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
        (1)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
        (2) 铁制品生锈是因为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3) 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方法。
        3、研讨释疑获兴趣。学生通过学习,一些疑问已经解决,但同时又会产生或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探究新问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都会反馈出来,甚至争论不休。此时,教师要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时,在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思路指导下,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让学生分组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答案:不能。然后诱导学生用试管、浓碳酸钠溶液、浓盐酸溶液等仪器、试剂,设计一个“熄灭酒精灯火焰”的实验,从而进一步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步步点拨,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兴趣倍增。
        4、实践创新延兴趣。除做好规定实验外,可以加大一些实验的难度,还可以增加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增加实验考核的权重,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并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网《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快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