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的研究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0期   作者:         代明芳
[导读]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代明芳
        千阳县燕伋小学   陕西省宝鸡市   721100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应用题的数量大,类型多,而它的解答能力又能反映学生的智力程度。所以许多学生怕做应用题,特别是在考试中,一遇到不会做的应用题,就会手忙脚乱,导致考试失分。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应用题只能望而却步,产生心理障碍。所以要学会解应用题,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题目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应用题题型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题目的变式训练,通过恰当的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发散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每一个合理的问题都必然有其突破口,只是有的数量关系被叙述的情节所掩盖;学生一下子无法找到,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学生提炼数量关系,寻找突破口就成了关键,如《平均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题:小明、小军和小红练写毛笔字,平均每人写20个,其中小明写24个,小军写18个,小红写了多少个?这题目与例题及基本练习在结构上相反,解题思路互逆,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能发现该题与例题的相通性。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点明平均数怎样求,反之根据平均数可求得什么,这样也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
        二、注重学生能力训练,掌握多种解题技巧
        数学应用题文字较长,数据信息较多,要想迅速地实现信息转换,启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便于对他们思维能力的不同方面进行训练。其实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很多,关键是学生能否感受到,教师就要注重学生建模能力训练,以帮助学生把握题目隐含的关系,正确探求到解决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掌握解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并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摆脱习惯方法的干扰;引导学生跳出原来的解题模式。例如,一间房子地面用边长为3分米的方地砖铺地,共需96块,如果用边长为4分米的方地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由于受新学的知识——比例应用题干扰,部分学生会且只会用反比例解:3×3×96=4×4×X,这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一般应用题的方法去解,于是又有了以下几种:3×3×96÷(4×4),96×(3×3÷4÷4)或96÷(4×4÷3÷3)。
        总之,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灵活多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强化阅读能力训练,帮助学生透彻理解题意,加强题目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注重建模能力训练,促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