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歆怡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华幼儿园仁宝分园
摘要:在当代社会的教育发展中,人们对于幼儿的教育相当重视,因此幼儿教育的发展形式也逐渐变得多样化。除了对儿童进行基础的文化教育外,各种教学活动也必不可少。这导致幼儿的课程种类也较多,但幼儿本身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较差。课程枯燥就会导致幼儿学习效率低。游戏本来就是儿童的天性,把游戏利用到一些课程的学习方法中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效率。音乐课程教学本身就是充分开放性的教学,把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能够让幼儿在游戏的乐趣中学习,充分吸收知识。由此增强幼儿的认知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幼儿的合作组织、想象创造等综合能力。以下我们就利用具体方法来研究:怎样充分结合幼儿爱玩的天性 , 把音乐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 , 让幼儿在无压力的游玩中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学;游戏化
一、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来说,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获取音乐知识的方法,更是为了让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通过音乐活动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成长。幼儿如果在游戏中学习,动机就会变成积极主动的,有趣的学习更有助于教师和幼儿间的沟通,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还能使幼儿在学习音乐知识中得到有趣的“游戏体验”。教师也可以脱离乏味的课堂,与学生积极的进行互动,增加双方的情感交流。而游戏本身,并不是娱乐的途径,某种方式来说是一种学习生存能力和锻炼智力的办法。每个人都没办法完全想起自己背过的每一篇课文,但是都会对自己儿时的游戏印象深刻。游戏带给人类的记忆是没有国界没有时间跨度的,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的人都喜欢游戏。并且游戏是有规则的。只有接受游戏中的相关规定。游戏才会变得有乐趣。这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似,孩童时期做游戏本身就会得到一些能力的提升,游戏也可以和很多方面结合,游戏化的课程更是寓教于乐,是必要的学习方式。
二、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
音乐游戏属于游戏的一个类别,是一种以音乐表现手段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在音音乐可以让有西边的格外生动,为游戏增加乐趣,游戏还可以在音乐的烘托下展开。
(1)教师本身要改变自己古板的教学观念,加强游戏化教学理念的重视。幼儿本身就是心智不成熟的阶段,许多教师因难以管教幼儿,往往会一味的强调让有幼儿遵守纪律。这导致某些方面就会变得束手束脚,压抑了幼儿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所以说教师要更正自己的态度,从根本上要接受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教学,这样才能更好的把自己当成一个游戏参与者,和幼儿们一起探索创新。更要多加鼓励孩子,提高他们对于音乐方面学习的乐趣。
(2)教学模式要多样化。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要丰富教学内容,从教学场景设计、教学素材、教学组织形式上都要进行充分的改革。教师可以根据音乐课程的要求,对及教学场景进行更改布置。比如相应的歌曲配合相应的场景设置,为孩子们提供相对角色扮演的小装饰。这样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感受充分的学习乐趣,完成了教学和游戏的结合。
(3)教学素材与游戏结合。幼儿音乐课程上的素材本身就是非常特殊的,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用的素材。游戏化的课程教学素材在此基础上要兼备教育性,趣味性,还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这样孩子们才可以很快接受课程上的音乐作品,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也可以利用一些小动物来进行趣味的角色扮演,孩子们就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这些丰富的教学素材就需要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留意。
(4)教学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幼儿的音乐课程游戏化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用不同的游戏方式来体验音乐教学 , 用唱跳和演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学习 , 在欢快的互动中学习多样的音乐知识。
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本身的爱好和兴趣,而不是只局限于课堂上的教育。游戏化音乐教学要具有丰富的语言、和多层次的的故事配乐、配合幼儿们有多样的造型还要在音乐背景下进行创新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活动中感受到音艺术的美妙,最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音乐艺术能力,有助于他们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
(5)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可以加强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所以不只是在课堂当中,应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用音乐引导,例:在孩子们的下课时间,卫生间、小操场、以及教室内都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在幼儿的吃饭、午觉时间要播放温婉舒缓的音乐,这样幼儿可以随着音乐入眠,在潜意识中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利用他们自己的日常听觉去感受,要比教师们强行教导更有用处。并且音乐教育能够充分开发幼儿的其他生活能力。根据研究,幼儿时期时培养音乐能力最佳的时期,人的潜能越靠近0岁潜能越大。随着人年龄的成长,这种能力会快速地消失。因此幼儿阶段的教育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师更要充分的开发学生的潜能。
(6)要保证寓教于乐,而不是单纯的游戏。尽管音乐教学游戏化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 , 帮助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来说,一定要考虑音乐游戏本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要加入深层次的道德内涵。不能只是单纯的玩游戏。在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游戏过程中,带领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观。 游戏教学强调的是教育性和娱乐性并存,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最大作用
课堂游戏举例:
游戏名称:小蝌蚪找妈妈
课前准备:小蝌蚪头饰(以学生数量为准);青蛙头饰一个
游戏方法:
老师作为主导在一旁观察和组织纪律。孩子们戴上小蝌蚪头饰,老师用设备播放小蝌蚪的儿歌音乐,学生跟着音乐边唱歌边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游来游去,扭一扭,转一转等。唱到“小小蝌蚪游游游”,幼儿蹲下用手蒙住眼睛,此时老师戴上青蛙头饰在教室的一角躲起来。 唱到"妈妈妈妈在哪头”, 幼儿边活动边寻找。歌曲结束后,青蛙妈妈叫两声"呱呱”,小蝌蚪循声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找到了,妈妈找到了!”(表现好的学生可以作为奖励轮流扮演青蛙角色)。
以游戏举例为参考,小朋友们本身就喜欢小动物,出于爱心和同情心会对动物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感情。所以会更积极的响应老师的号召,活跃课堂的氛围,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中,小朋友们会专心听着音乐的进度,然后到了游戏也会随着旋律唱出来。大家还可以在一起合作。这样充分的调动了孩子们对学习本身的积极性,还能够引导孩子们在不自觉间培养听和唱的音乐能力。
总结: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不仅仅是单纯为了让孩子们玩得开心,更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对孩子的学习发展有促进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游戏能够导致孩子从中获取多种能力。如今游戏化教学已经是学前教育的普遍方式。音乐教育不同于基本的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音乐本身具有艺术性,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难以理解更深的内在艺术。于是要引起他们自身对于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相对轻松的一个环境中体会到音乐的美妙,传统的音乐教学忽略了幼儿本身感受,教师在学习中的地位占主导优势。这种被动式的学习往往会引起孩子们的逆反心理,根本没办法达到理想的学习程度。也不能够发挥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性和自主能动性。游戏化的教学包含了自由、沟通、体验,所以教师对游戏化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只是让孩子们尽情的玩,也不能觉得游戏是课余时间的一种放松方式。作为教师在严肃的课堂上不能只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要利用游戏中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游戏和教育结合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
[2]秦玉彬:幼儿音乐教学游戏化研究;
[3]董敏文:游戏化教学方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