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瑾
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实验小学,江苏淮安 223029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体的兴起和繁盛将人们带入了新的“微时代”。微时代己经到来,人们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渐走向微化。微课就在这种微时代的环境中应运而生,自从2011年胡铁生教师正式引进微课一词,微课凭借其自身的优越性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在教育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小学,都积极尝试将微课与教学相结合,并且还涉及到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个科目的教学。可见微课正在成为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形式。因此如何将微课与教育相结合,是每个教育者都应该考虑的,教育者应该利用微课辅助教学,为教学服务,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用
引言
微课借助优美的画面、舒缓的音乐、动听的讲解,能够瞬间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学习潜能。将微课引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微课来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微课,走进诗中所描绘的情境,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主动
学习不主动主要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本来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给予学生美的体验,但由于种种原因,古诗词课成了没有生机的教学课。教师在课堂上讲的滔滔不绝,小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教师成为了知识的搬运工,学生成为了接收器,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本来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的讲解,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种长期的依赖养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主动寻求解决而是等和靠,不去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
1.2 学生学情存在差异,课堂学习效果参差不齐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一样,学生的学习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比如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道题目,询问学生古诗词是否难掌握时,有的学生认为很简单,有的学生认为一般,也有的学生认为难。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遇到的困难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觉得古诗词的诗意很难理解,有的学生学古诗时很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学生想象不出画面,也有的学生觉得古诗词中的生字很难写,还有的学生认为背诵很难,总是记不住。教师在上课时无法兼顾到所有学生,只能照顾到大多数的学生,剩下的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不主动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就会将问题遗留下去,导致问题越来越多,跟不上教学进度,也会大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上课时也不能面面兼到,毕竟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学生的学情不同,导致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不同,学生无法得到最佳发展。
1.3 教师侧重知识讲解,情境体悟不足
通过对教师进行访谈以及分析课堂实录,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注重知识的讲解,侧重生字词以及古诗词每一词句的意思的讲解,直接将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告诉学生,不重视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与感悟。教师遵循考试的指挥棒,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也是为考试而学,考试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当下我们的古诗词可以说是“古诗词合为考而教”。教师不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将古诗词的教学变成了一堂知识传授课,毫无美感而言。文学是美的,古诗词更是美的代表,需要美的情感去陶冶,而不是枯燥的让学生去记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尚,自有名句”。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古诗词皆是诗词中的精华,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意境至关重要,让学生“走进”而并非“走近”古诗词。
2 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2.1 建设微课资源库,打造精品微课
建设微课资源库,打造精品微课,仅仅依靠教师个体,恐怕难度很大。一方面,微课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很多学校的教师并未接触过微课,在微课的选题以及制作技术方面存在困难。另一方面,教师的工作任务过重,没有空闲的时间来钻研制作微课。为了解决这一困境,必须要由相关的教研部门积极组织,吸引广大的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师参与进来,并邀请相应的技术人员,共同进行古诗词精品微课的开发,开发适合不同年级的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系列古诗词微课,也可以与相关的教育类企业合作,购买高质量的古诗词教学微课,丰富微课资源库,让广大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微课,为微课应用于古诗词教学提供便利。而且这些微课要具有修改功能,可以让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进行调整,这样能使微课更加的贴合课堂教学,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微课利用率,让微课走进课堂更好的辅助教学。
2.2 提升微课应用意识,提高微课应用能力
首先,要加强教师微课理论知识的培训,让一线教师了解微课这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学校可以邀请专家进校园为教师举办针对性的微课讲座,重点为教师讲解微课相关的理论知识,让教师对微课的概念、定义、特点等有一个明晰的理解。同时学校为教师订购微课相关的文章,让教师能够把握古诗词微课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小学语文古诗词微课的应用情况,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后续的微课能更好的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其次,加强教师微课应用能力的培训。学校可以推荐骨干教师参与国家级的微课教师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学成归来后组建教研小组,结合学科特点探讨微课的应用方法,如何将微课与学科融合,面向全校其他教师推广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教师将微课应用到古诗词教学中去,对微课运用的过程与应用效果进行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更新进步,提高应用微课进行古诗词教学的能力。让微课真正的落实到古诗词课堂中去,寻找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应用之路。
2.3 微课与传统古诗词教学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首先,微课的运用恰好能适当的缓解传统古诗词课堂枯燥的氛围,将枯燥的学习变得有意思,为传统的古诗词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小学语文知识本身记忆性的学习内容就比理解性的学习内容多,因此与其他科目相比,语文知识的学习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会比较枯燥乏味,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缺少了探索和钻研的乐趣。尤其对于古诗词来说,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差较远,而且古诗词过于精炼,学生很难理解,更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加入微课元素,为学生提供一个文画音结合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传统的古诗词课堂也有自己的优势,教师可以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微课毕竟只是一个简短的教学视频,不足以支撑整个课堂教学,也不可能将知识讲解的面面俱到,重点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的强调。
3 结束语
由于研究者个人能力,精力所限,本研究仍有诸多不足之处。文献综述不够全面,由于本人英文水平有限,对于外文文献的检索和研究不够细致。对于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以及微课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仅仅局限于一个学校和一个年级,其应用的范围有限,不够全面,而且教育实验为期较短,仅仅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可能并不能观察所有学生的学习提高程度,因此导致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后期继续研究,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陈彩凤.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1).
[2]刘志刚.基于微课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