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英英
鸿畅镇第二初级中学,河南省 禹州市461681
摘要:学生最为重要的综合表达能力就是作文能力。作文能力既能体现学生的思想情感又能体现文化素养,在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作文是集词语应用、语法表达和思维逻辑于一体,无论是教师讲解还是学生理解,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实际的技巧传授和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构思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对策
0引言
初中语文教师在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而作文能力是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十分注重有效作文教学,并在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过程中寻求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实现的方法,文章就此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1初中阶段进行作文教学的意义
1.1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每一篇作文内部所表达的都是作者的一种思想和情感,如自然类的文章,表达的是学生对自然的一种认识。如果作文写的是描写母亲的文章,那么表达的就是学生对母亲的一种情感,每一种情感背后反映的都是作者的思想。作文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一种价值观、情感以及态度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文字的展现。纵观当下,各类价值观显现,初中生面临的压力较大,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任务是非常重的,除了要传递知识,还要将育人融入知识中,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以及爱国情怀,树立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而通过语文作文的训练则可以更好地将其融入教学中,达到育人的目的,为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2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初中阶段进行作文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其实和口头表达能力是类似的,都是个体在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书面表达能力相较于口头表达能力而言更为严谨,通常口头表达能力可以通过手势或者是语调来优化。如发言者讲了一席话,台下反应都不错,但是如果用录音将其整理成文字之后,就会发现其内部包含着比较多的重复话语甚至语病,这些如果用在书面上就是不严谨的。因为书面语更多的是通过文字来展现自身的情感以及文字的素养。所以在初中阶段进行作文教学,要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初中生在写作时文字的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奠定基础。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以及思维能力
一篇完整的作文所表达的是作者自身的见解和情感的流露,归根结底就是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以及大脑思考的一种结果。无论在作文中的语言组织还是用词等,都离不开初中生对事物的观察以及思维运作。如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学生通常会出现语句不通,这与表达能力存在很大关系。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阶段,采用恰当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则可以达到优化初中生观察以及思维能力的效果。
2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
2.1学生缺乏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常常会发现,学生在写作时会发出“又要写作文”之类的抱怨。这样的抱怨体现了学生缺乏对写作的兴趣,致使原本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作文,非要等到课后才能完成。长此以往,语文的写作教学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受我国传统写作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往往会给学生提出一些写作要求。例如,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后,一般会让学生以道德高点或大爱为出发点进行写作,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被限制,进而加重学生的写作负担。另外,大多数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并没有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意识,而是将其当作学习的包袱和累赘,会以敷衍或应付的态度完成教师的写作要求。这就使学生的写作效率非常低下,出现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不佳的问题。
2.2教学手段落后
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离不开灵活方法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改善作文教学训练模式,创新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实际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教学手段非常落后,缺少对学生作文训练的计划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是将一些范文提供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根据范文完成写作字数,最后在学生的作文上写上简单的评语,就算是完成了作文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有效的互动,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内在联系非常缺乏,以致在学生机械、随意的写作和教师杂乱无章的评价,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目标无法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会处于极大的困境中。
2.3脱离生活实际
在初中语文写作中,大多数的写作素材源于生活。学生虽然可以依靠想象进行写作,但是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写作,往往会让文章缺乏生命力。初中生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学业的影响,总是被禁锢在教学中,只会埋头苦读,无法对实际生活进行感受和体验,进而也就无法提高写作能力。由于教师没有对结合生活的写作教学给予重视,学生的写作往往脱离了实际生活。
在这种缺乏思考的情况下,学生自然也就无法利用生活感情支撑文字表达,从而导致写出来的文章空乏而没有灵魂。基于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拥有自己的灵魂,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结合实际生活事例,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思考和认知。
3应采用的策略
3.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对学生兴趣不足、主动性不强的必要方法。老师可以将整块的作文拆分成许多小段,分割成不同的小任务交给学生完成。比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们放一段简短的小视频,然后让学生们根据视频内容写一段百字左右的小练笔,然后让同学们进行随堂展示。还可以通过故事交流的形式,选取特定的命题让学生们互相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其讨论内容写一篇简短的汇报文稿。再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并分享他们自己喜欢的文章,再根据他们自己喜欢的文章进行内容上的仿写、续写等。这种赋予了学生较大自由度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锻炼中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
3.2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课堂时间的合理利用是解决对作文重视度不够的最好方法,学生有关写作的疑问也最好可以在课堂上解决,一旦形成有疑问就提出解决的良好氛围,即使是不积极的学生也能在此过程中耳濡目染,收获良好效果。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可以采取多种办法实践,如采用课堂小练习,即练即讲的方法进行高效紧凑的教学;还可以采取自由命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写一篇想写的作文,然后在课堂上采取老师提问学生的形式,由老师根据学生的作文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答,在此过程中穿插对于作文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结构上的纠正与讲解,从课堂上发现问题,主动找出问题,再马上解决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树立重视作文的观念,并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作文学习问题。
3.3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初中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很大的阅读量,而语文作文中遣词造句方法的主要来源就是学生们平时的阅读。没有足够的阅读量,仅靠老师的纠正与自己的锻炼,最终其作文也只能在原地转圈圈。要想切实地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可以适度地要求学生们定时定期地摘抄其喜欢的文段并进行背诵。不过在此过程中也应当注意,不能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较大负担,不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
3.4采用层次递进教学法,逐步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对自身的观念和教学方式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并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任务,有效把控教学进度。例如,在学生步入初一时,还很适应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不断进行鼓励和引导,减少对学生的写作约束,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写作氛围。同时,在这个阶段,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去进行阅读和交流,构建初步的写作能力,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初二阶段,教师的作文教学重点就要放在学生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方面,通过范文和教材的结合,不断拓展学生的写作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自身的作文知识体系。当学生步入初三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在原有写作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创新,使其能够具有自己的写作风格,针对于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要不断的完善和解决,从而使学生的具备良好的写作素养。通过这样层次递进的写作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写作训练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进而有效的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3.5示范多种途径作文,帮助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教师长期有效作文教学的有力保障,而教师对学习“软环境”的建设则是激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有力措施。初中阶段的学生竞争心理强,所以在多方面都想不断超越其他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作文评价教学机制中进行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教师不仅利用课堂教学平台,挑选出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公开朗读和展示,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其他平台,如网络平台上创作的优秀文章进行打印,交由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并在学生修改后,进行课堂展示,或在其他平台上进行展示。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展览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绝大多数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习作练习,同时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结束语: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虽然存在着教学困境,但是只要学生和老师树立正确的作文学习观念,重视作文教学,并主动地在课堂内外开展阅读以及作文实践,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一定能收获较好的效果,为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提供良好的语言保障。
参考文献:
[1]德昂.浅谈初中学生作文创新意识的培养[J].时代报告月刊,2012(4).
[2]马文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解析[J].学周刊,2020(14).
[3]尹继庆.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黑河教育,2020(4).
[4]李偲颖.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
[5]韩庞辉.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0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