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路上多奋斗 而今扬帆再起航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 刘博
[导读] 岁月无声,在这无声的岁月中我的教育生涯已经度过了25个春秋

          刘博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二小学
        摘要:岁月无声,在这无声的岁月中我的教育生涯已经度过了25个春秋,孩子们一批又一批,一届又一届,他们带走了我的记忆,也留下了让我难忘的故事。这些记忆和故事有太多的酸甜苦辣,也有太多的喜怒哀乐。 可每次想起我又甘之如饴。
        关键词:教师;因材施教;互动
        1995年我毕业后就被分配到鹤北镇学校,当年的我怀着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和对教育的深情,开始了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 刚开始参加工作,来到学校,校领导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本职工作、实现角色转换,对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教师经常进行培训和学习。由于我在大学时期各科专业课成绩都很优秀,所以这种培训根本提不起我的兴趣,我总觉得那是在浪费时间,那些理论课我在大学里都学过好几年了,有什么好学的?天真的我一直觉得,能把课讲明白就行了,理论不用学。
        开学后不久我走进了课堂,初登讲台,虽然还有点羞涩,但是面对着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卖力地讲起来。 每天上完课都感觉都很轻松,我觉得教师这个工作太容易了。 此时的我渐渐地滋生了骄傲的小情绪,讲课不就是这么简单吗? 可是这种想法没过多久就被现实打败了。 慢慢的我发现,在课上,孩子的眼睛不再追随我,很多孩子的目光总是漫不经心的,似乎别的东西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有的东西我觉得讲得很明白了,一做起题来孩子们还是不会。原来课上比较活跃的学生也不像以前那么认真了,似乎对上课也失去了兴趣,每天上课没精打采的,连看我的眼神都失去了以往的精神。 仅仅能有几个学生还在比较认真地听讲,其他学生那淡漠的样子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渴望。 即使我提出问题的时候,下面也都是一片沉默。 一段时间下来教学效果非常不好。可是面对班级的这种情况我又十分沮丧却又束手无策。 怎么办? 我于是想起来去听课向老教师学习。 一看人家课堂上气氛非常热烈,学生们也非常活跃,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同样的课程啊? 这令我非常不解:要学习的内容是一样的,讲课的方法也是一样的,为什么课堂气氛却会差这么多?无计可施的我把这一疑惑说给一位老教师听。 她听完之后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每个教师都不一样,每个学生也不一样,一个班级的学生有一个班级学生的特点,而且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和学习态度也会变化,我们做教师的,要及时捕捉这种变化,捕捉到学生身上的特点,努力做到因材施教。而且,教学是一个较适合学生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有的教师的教案和课例,我们只能作为初步的一个参考,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单纯的去模仿他们,每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还要具有能掌控课堂的能力,能随机应变地处理好课堂突发事件,让课堂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但是又要学生的情绪变化。 经过这番谈话后,随后我又连续听了这位老师的几节课,我这才发现,课堂真的是这样: 这几节课虽然都是一个人的课,但是课堂的节奏是不同的,时快时慢,这种变化完完全全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而且每节课方法似乎也不同,有的自学多一点,有的讲解多一点,有的完完全全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 学生在他的课堂上非常活泼,思维反应也快,表达起自己的想法来说的头头是道。就连看上去性格怯懦的学生也能主动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很惊讶。
        听过这几节课后,我才真正的认识到了自己和老教师们之间的差距: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备课地时候也能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理解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似乎早就具有预判性,而且还能事先准备好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由于教学经验多,即使备课时没有预判到的问题课堂上如果出现了,老教师们也能很好地解决; 他们还非常擅长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学语言生动,讲解起来也能做到详略得当;而且他们还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他们能让学生经常在学习完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起来非常轻松,掌握起来也不会感到有难度。

可是作为新教师的我,却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总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有的时候着急赶任务,没有注意课堂上各个环节的设计,有的时候前面课程地时间占用过多,后面由于没时间了,却又草草收场,有时前面时间太紧,后面内容又繁冗拖沓,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也没有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 有时我也想在课堂上想出点新创意来吸引学生地注意力,可是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怎么做,即使想出了新点子也经常弄巧成拙。经过这些分析,我才真正明白了,仅仅凭满腔热情去做教育教学工作是不够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是时间,需要的是耐心,更需要及时地去补充新地知识。 仅仅靠简单地模仿是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的,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 更需要倾注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教师想要给学生补充水,就必须为学生找到一个源源不断地水源。 这个水源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认识到这样一点,我又重新开始了学习,我再一次投入到读书和学习中。我重新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学生,而且还自费购买了一些教育教学书籍,在业余时间里阅读学习,努力地在理论上不断完善自己,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够快点成长。此外,我主动利用网络,看网络视频等方法去阅读著名教育家的著作,认真地去观看名师大家的教学课例。当学校再组织我们参加学习的时候我再也不逃避,而且是积极参加, 我再也不把学习当成麻烦事了。 在学习中,那么多名家的课让我倍受启发,在这些教师和专家的的身上我也吸取了很多的教学经验。 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就算学校不再组织新老师听课,在学校里我也会经常主动去听优秀老师的课,并认真对照,寻找着自己的不足。 长期的读书和学习让我大开眼界。慢慢地我发现,随着我阅读量和教学经验的增加,我似乎真的掌握了教育教学的窍门,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我备起课来已经不觉得那么难了,课讲起来也变得生动了,在学生的眼中我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每节课上起来,学生都兴趣盎然。
        这时的我才真正品尝到了教学的乐趣。长时间的知识积累让我对于自己的能力信心倍增。先后参加了各种比赛。 并先后获得县级优秀示范课,县级说课比赛二等奖,县级班会课一等奖,市级说课比赛一等奖等。
        2005年由于工作的调动,我来到萝北县第二小学工作,经过多年的锻炼,我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也更加成熟。抱着对待工作最大的热忱,开始了新的岗位,新的生活。
        我用最平凡的爱去爱学生,学生也用最热烈地爱回报我。我把深深的爱融入每天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我将自己的爱深入每个学生的心灵,对于差生我也争取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有一位叫牛晓旭的男孩,父母离异,他跟了父亲,可是由于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他送到了校外去住宿。由于长时间不良的生活习惯,上课期间经常有感冒、呕吐现象。二年来我不知道给他量了多少次体温,提醒过多少次吃药,给他擦过多少次的呕吐物。他虽然不懂事,但是也知道不好意思,怕大家嫌弃他,总是很胆怯。作为老师,我能理解一个离家在外的孩子的担心。于是我用更大的善意去待他。在我的带动下,全班学生和家长都注意到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下课了经常有同学其帮他收拾书桌;开运动会了,很多家长特意给他带来一袋零食。小小的他感受到了我和同学、家长带给他的善意,慢慢地,他不再胆怯,上课敢抬头迎上我的目光了,下课了也能主动找同学们做游戏了。如今的他不仅性格越来越开朗,而且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这让我懂得了教师的爱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这二十多年的教学路我不断学习,不断付出,更是不断收获。也更懂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相辅相成的个体,是一对共同进步的伙伴。 教师对职业的敬,对学生的爱能让我们克服成长路上的所有困难。 这二十多年,我也不断的坚持着当年自己毕业时的誓言。我要努力不断地超越自己,必会扬帆起航,去飞向更高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朱春菊.师德修炼 重在实践[J].名师在线,2020(10):90-91.
[2]康丽.如何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8(04):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