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道德建设护航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干士
[导读]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很多学生道德问题是显性的

        干士
        乐山市实验中学 四川 乐山614000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很多学生道德问题是显性的,常容易引起大家的警惕或重视(如考试作弊、不诚信、不尊敬师长等),而心理健康问题是隐性的,容易被大家漠视或忽略,一旦它由隐性转为显性时,往往祸患已经酿成,给学生、家庭、学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他们在学习、生活、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学生的这些心理困惑如果没有及时的得到疏导和解决也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学生道德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
一、引发学生道德问题的心理因素
        引发学生道德偏差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是多方面的。我校一直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它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
        1、学业引起的焦虑:学业引起的焦虑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学业过重或过分的看重学习成绩会引发学生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严重的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过大,会导致初中生选择以不诚信的方式来应对考试,甚至范化,选择不诚信的方式来应对父母、应对老师、应对学习和生活。
        2、青春期心理波动,初中生正处在关键的心理过渡期,个性鲜明,面对各类问题时,他们情绪情感容易波动,也常发生冲动行为。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绪可能会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一个微笑可以使他们情绪飞扬,彻夜兴奋,但一句不顺耳的话也可让他们懊恼不已,甚至发起冲动行为,伤及他人,这样的问题表面看似道德问题,其内在是心理问题。冲动是青春期学生的鲜明特点,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将如此的冲动扼杀在摇篮中的有效手段之一。
        3、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在初中阶段表现尤为鲜明。其中包括了早恋导致的情感问题、性道德问题;一年级新生容易出现的交友障碍问题;当然,也包括学生与老师、父母的关系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多种综合因素引发而起,其导致的校园道德问题不计其数,学生不尊重老师同学、不尊重父母,对其恶言相对等等。所以,这必将是校园道德教育的主战场,也会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我校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1、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学校倡导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任务,在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许多多的心理健康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学校每周安排一节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每月有针对性的向班主任发放相关心理健康资料并参与班主任工作会,资料内容包括:班主任如何处理学生“早恋”现象、学生考前焦虑的辅导、如何从心理因素出发与学生相处等等。           
        心理中心每年要举行心理情景剧剧本大赛和情景剧排演,让学生通过自己写剧本、自己参演,最后分享感受达到自我疗愈的作用。去年我校心理健康中心排演了心理情景剧——小星星变奏曲,就是以“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为主题的剧本,从书写剧本到排演,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展现了自我,还体验了丰富的心理变化,自己从中探索到了与父母沟通、互动的办法。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情况,我校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七年级以“适应初中”为主题,不仅帮助学生在刚进校就能从心理上适应学校的各个方面,而且预防了因适应不良产生的道德问题发生。

八年级以“青春期心理教育”为主题,开展团体活动,学生在这样的主题活动中了解“青春期”、悦纳“青春期”,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去探索如何解决青春期所遇到的困惑,抑制青春期过分的冲动和敏感。九年级以“考试焦虑心理疏导”为主题,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理去应对学业压力,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考试。另外,心理健康中心本期还专门开展了“诚信进课堂”的活动,心理老师以心理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诚信与道德的重要性。
3、建成心理辅导室——阳光小屋。
        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阵地。加强阵地建设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保障,更是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教育的保障。咨询室接待过多起容易引发道德问题的心理案例。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中心对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进行了辅导。初一刚进校的该生比较霸道,自以为是,常常赜指气使地吆喝别人,对他人是强迫式、绝对化的要求,稍不满意,便拳脚相向,不计后果,还常常辱骂同学。该生平时喜欢引起他人的注意,老师在课堂上不允许的行为,他会一一“大动作”地呈现出来,并且在老师批评后“愈演愈烈”。心理健康中心通过“心理档案”筛选出该生(有冲动倾向),马上与班主任老师沟通,并与其家长进行系统的交流。具体来看,由于学业成绩的尴尬,消极的学习态度加上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导致该生学习成绩较差,因此他难以得到同学、家长的认可、接纳、关怀、鼓励,没有学习的成功感,更增加了他的挫败感。该生渴望获得成功,受人尊敬,打架和辱骂同学让他体会到了一种“控制他人的满足感和被关注感”,于是其攻击性行为越来越频繁。了解了基本情况,有了初步分析后,心理咨询老师对该生及其家长拟定了相应的短期辅导目标和长期辅导目标,进行了系统的心理咨询。在心理健康中心老师、班主任、家长的共同的努力下,该生逐步改变了其道德认知,纠正了自身的攻击行为。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一些家长单纯的重视孩子的学业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来自于家庭。如何让家长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能够在子女的教育中自觉运用这些知识,避免给子女的身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并从家庭的角度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加强道德教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心理健康中心以每期的“心理健康报”、“家庭教养方式调查表”等为载体,向家长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他们的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以便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
三、健全的机构和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生队伍是有力保障
        我校形成了以校长为领导,分管副校长(德育副校长)直接负责、政教处和心理健康中心具体落实的管理体制。各班设有心班理委,每月召开一次心理班委会议,心理健康老师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平时心理委班要对班上同学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解,每月向心理健康中心提交一份班级心理健康安全汇报材料,发现同学中有异常情况的要及时向班主任和心健中心汇报,也可通过心语信箱反应,问题都会得到及时答复。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从内而外的理解了“做有道德的人”的重要性我校心理健康中心立足实际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务实创新,内容多样,形式新颖,大大激发了师生们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全体师生的道德水平。总之,学校以平和的心态做教育,行知园的耕耘,我们拥有这样的花苞心态:行知园,百花开,每一朵,都精彩;早也开,晚也开,天天开,更精彩;花苞心态,才是真爱;花苞心态,颜色各异都可爱;花苞心态,耐心等待。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