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初学作文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 陈玄春
[导读] 写作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个人对问题的洞察、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陈玄春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南广镇中心小学校七星校区
        摘要:写作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个人对问题的洞察、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语言逻辑组织能力的高低,作为一名偏远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就如何对农村小学生进行作文辅导,找到符合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方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谈谈自已的想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难点;方法
        小学语文学习有两大难点,一是阅读,二是写作。阅读是理解别人们的思想,写作是让别人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想法。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个体的发展、进步以及工作、生活的影响都至关重要。由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每一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重任。
        一,农村小学生作文的难点
        1,由于农村带孩子的多是留守老人,文化程度普遍低,孩子从小从他们那里接受的不是简单的口语就是上不了书面的土话。再加上孩子年龄小,口头语言的完整性,逻辑性都很差,写在书面上就是一堆烂麻,让人难以读懂。而书面语言更加落后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赶不上口头语言。很多时候,学生即使能够讲清,但也很难写清。
        2,由于小学生见识少、信息闭塞、接触面窄,读到课外读物少,学生写起作文来无从着手,没话可说,没话可写,很容易渐渐地失去作文的兴趣
        3,课内作文题目,农村孩子生活中缺少观察和体验,写不出真情实感。地处偏远的农村,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在这些孩子们的情感世界里,孤独、无助、幸福感弱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不管是从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更要注重他们的情感表达,引导他们拥有正确的情感价值取向。
        4,缺少写作方法和技巧,即使心里有话也不知从何写起,更不要说层次安排,情感表达了。
        5,怕写、厌写、不会写、没东西可写的状态,从而使学生习作成为了无源之水,严重妨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指导农村小学生走好写作的第一步,走出写作的困境的方法。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是古人对写作的总结。但就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识字不多,阅读困难。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课外阅读物少,家长认识不到位,总认为买学习用品是浪费,宁肯给孩子买零食,也不愿给孩买本故事书读。想要通过扩大阅读量来提高写作能力,尤其是农村孩子,只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
        把课文当例文教,把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融为一体,改变习作指导课的观念.努力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灵活拟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题目,让学生有东西可写,乐于写。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改变习作中出现方言的现象。...这些方法别人都说得很多了,我在此不再去重复,我只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最基础,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首先如何写.面对一个作文题目。针对农村孩子而言,应该先说后写,先要教会学生用书面语言说话,能够用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那么让学生说什么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根据作题目的类型,将其进行拆分。例如,写一件事。可以拆分为: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经过,结果,想法等。分好后,还要设计出每一部分说话的格式。

比如时间,要说清楚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可以根据学生各人所选内容,引导学生用“那是”,“记得”,“在…”…等常用的回忆式的句子说出时间,再把这个句子写下来。这种句子看似简单,但对于农村孩子,尤其是初学写作文的孩子,难度还是很大的。在拆分时,作文类型不同,应有所侧重。例如,部编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猜猜他是谁。这是一篇写人的作文,目的让学生学习人物描写。让学生刻画人物特点。初学作文的孩子,有的即使有话,也不知该如何说。这时教师要把人物特点分细。例如分为:外貌特点,语言特点,动作特点,心理情感等特点。然后设计出每一种特点的说话格式,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写人物进行描述。当句子的说写都完后,再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结合起来。提醒学生注意重丶:复的词句和意思表达的层次。比如初学作文的孩子常出现“我是什么”,“我怎么样”…一连串的“我”这种毛病。
        其次是写什么的问题。我所接触的初学作文的孩子,一听说作文,很多头脑中是一片空白。村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就地取材,开发农村作文题材资源,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题材,就能解决学生的“无米之炊”。其实,孩子们的所感所知都不少,只是一时无从着手。这时老师要进点拨。比如写环境,老师要引导孩子,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孩子可能会说,看到了花,草,树,山,水,房子,听到了鸟叫声,风鸣声,鸡,鸭,狗的叫声,感受到冷热,宽窄,高兴,悲伤等,让学生用书面语言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用书面语言说出来,写下来。让学生慢慢学会环境描写。再如作文内容,很多孩一看到作文题目就啃笔头,半天下不了笔。老师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每天都在经历人,景,物,事,理。所以作文的类型也多是,写人,写景,状物,叙事,说理等几种。让孩子想一想,作文题目是哪一种?这种类型中你最熟悉的是什么?让学生学会根据作文题目,选择作文内容。无论是人、景、物、事,它们都有过去、现在、将来,学生在选择作文内容时,这也是思考的范围。
        每村每组、每家每户、每个农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们让学生多看多问收集一个个身边的故事,就是作文的好材料。农村许多乡俗、民风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内涵。如乡下人过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壮族的三月三山歌节,端午节等等,都有自己的庆贺方式。此外,还有婚礼、寿礼、造屋、走亲戚等等,这些都寄予着农民渴望人泰物丰的美好心愿,蕴含着历史悠久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羊,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农民的节日非常的有特色,在不同的季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采集,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就能写出散发着浓厚乡土气息、反映农村特色的作文.
        第三,作文点题必不可少。随着孩子写作能力的进步,要求作文点明中心,突出重点。写人要表现文中主人的什么精神,品质?写事要点明你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写景,状物要点明你想表达什么情感?要让孩子逐步确立围绕中心进行写作表达的意识。到了这一步,孩子们基本不怕作文了。进一步可以以课文为范文,学习更多不同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最大可能弥补偏远农村课外读物缺乏的缺陷。
        在现代社会,能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而写作,既是一种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是一种必备的生活能力。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们不仅需要口头交流思想,也需要用笔头表情达意,抒发感情,这就需要写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习作指导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作文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写作。
        参考文献:
        【1】高雪萍.刍议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入门[J].读与写:上,下旬,2015,000(006):106-106.
        【2】罗小利.农村山区小学生作文入门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2012,000(012):7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