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红
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蕉溪镇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当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在生存、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暴露出的问题越发突出。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心理现状、教育现状以及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重担 现状 策略 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这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普遍生活在经济闭塞家庭贫困的广大农村。其父母大多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无奈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不但要承受家庭贫困困扰,还要承担家里的家务与农活,导致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更加恶劣。由于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务工,致使家中只有老人、留守儿童大部分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普遍年龄较高,身体较差,文盲比例较高,能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已属勉强,在对孩子学习的引导和辅导方面根本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有时候还要依靠孩子帮助干农活。由于监护力度不够,留守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很难保证,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较差的生活习惯,由于父母给他们多寄零花钱,再加上代理监护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儿童用钱自由度大,禁不住零食的诱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有的留守儿童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对留守儿童要有爱心 、耐心。
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儿童则很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导致人格心理的不健全。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较严重也是较现实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与父母互动,留守儿童常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性格上较为内向、孤僻;行为上表现为独来独往,人际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不强,常有撒谎、怨恨父母等行为发生。
作为教师,就应该像朋友一样去倾听留守儿童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与学生沟通,想其所想、晓之以理,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益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爱。我们作为教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沟通。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父母虽然与孩子相隔两地,但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是非常必要的。家庭教育有时候比学校教育效果更佳。因此,家长在与子女联系的过程中不要只谈生活,仅仅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体和学习等情况,并时时关注孩子的情感动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疏导,让孩子确实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时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此外,父母应当在可能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离开父母的孩子需要亲情的补偿,学校需要通过心理教育手段来弥补留守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和留守儿童建立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时刻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动态,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情感疏导,帮助他们排解情感上的困难和疑惑,保证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另外,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已成为社会 、学校、家庭的必要任务。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大力关注与密切合作,为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与优质的资源,让留守儿童在社会、学校、家庭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任玉梅. 用爱心播撒阳光——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学校应对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 000(002):14.
【2】谭君坚.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中外交流, 2019, 000(002):272-273.
【3】邓彦宏.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应对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