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红强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同州中学 陕西省 渭南市 715100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必须与时俱进,作出合理的优化与改进。本文对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建议,分别为优化课堂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合理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生物教学;教学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高中生物教学自然也应与时俱进,作出合理的优化与改进。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对此谈一些原则性建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启发。
一、优化课堂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合理优化,多让学生采取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非接受式学习方式,从而彰显其主体地位。从核心素养的观点来看,只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深刻体会和内在感悟,才能促使逐渐形成和发展学科素养,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则为使学生产生内在感悟的基本前提。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减弱灌输色彩,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能够彰显学生主体的地位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细胞核知识时,笔者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学案,让学生能利用导学案检验“模型建构”相关知识的预习效果。细胞核这一结构微观且抽象,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为了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具体,同时使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结构观。随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各组一一上台展示自己的模型设计,使得课堂更加色彩斑斓,丰富生动。为了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出细胞核的功能,笔者特别突出了伞藻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两个关于细胞核的典型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会实验时设置对照的生物科学思维,并请学生代表上讲台以板画的形式辅助表达。整节课避免传统讲授式教学“一些都由教师讲出来”的方式,而注重引导和启发,很好地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合理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知识理解
创设情境是生物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课标中要求“要使学生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更使得创设情境具有了非凡的重要性。
当然,教师必须能够结合知识内容特点,将知识点与生活实例合理融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增进学生学习体验,充分发挥情境的价值。例如,对于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生理作用,很多学生只是在硬性地记忆,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并能灵活运算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笔者就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具体如下:
在讲授该知识点时,笔者首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天冷的时候容易困呢,还是在天热的时候容易困呢?”学生一听很自信的答到:“当然是天热的时候容易困了。”笔者随即引出甲状腺激素的第一个作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在天气寒冷时分泌多,利于升高体温)。然后追加一个问题:“如果给蝌蚪饲喂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蝌蚪会变成什么呢?”学生们一听,都很有兴趣,积极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变成大蝌蚪,有的说变成大青蛙。我听了大家的回答后便笑着说:“请听正确答案:是变成小型青蛙!”学生感到疑惑,怎么能是小型青蛙呢?笔者随即引出甲状腺激素的第二个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而且侧重的是发育。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解释:给蝌蚪饲喂大量的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得快,长得慢,生长主要依靠生长激素,导致变成了小型青蛙。这样,基于具体的情境来讲授该知识点,学生只要一想到笔者提出的例子,就会直接推出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新课程背景下的热点课题之一。身处当今这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时代,一线教师必须懂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充分而合理的借助信息技术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就高中生物而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具有突出价值的。比如最基本的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生动的画面情境、模拟某些生物过程和结构、对于不方便在课堂上做的实验用多媒体来直观展示等等。此外,还经常用来演示动态或抽象过程,以突破知识重难点。例如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课本上尽管有相关过程的图片,但因为画面是静止的,不少学生并不能轻易地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关的动态过程。这时就可以利用flash课件呈现基因转录和翻译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而清晰地看到转录时DNA作为模板的解旋、四种核糖核苷酸进入细胞核连接成单链RNA,以及合成完成后RNA穿出核孔进入细胞质。
综上,本文对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三点原则性建议,分别为优化课堂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合理创设情境,加深学生知识理解;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是一个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课题,需要一线教师结合实践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本文一些浅见,愿与同仁交流。
参考文献:
[1]丁新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 2019(25).
[2]李玉梅.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2014, 000(025):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