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
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小学 5630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背景下,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力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有了明确的指示,这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改革实施带来了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但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枯燥的技能训练、师道尊严的教学面貌,根深蒂固的应试思维,缺乏创造性、多元化的教学过程,都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改革实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阻碍。为此,本文将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立足素质教育观,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希望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证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获取个体最大化的知识及素养成长,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音乐是想象的翅膀,音乐课程对于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具有不可或缺性的教育功能,有效开展小学音乐课程,不仅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身良好气质形成及身心健康的发展。这也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与改革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音乐教育对于孩子全面素质形成的需要性与必要性。为此,这为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实施带来了机遇,也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调整,为了能够新时代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性,小学音乐教师必然要组织好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音乐中有效获取基本的知识及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在音乐课程的学习上,切实感受到音乐美的感受,推动学生更好地感知艺术的魅力及情感的治愈性,从而最终达到推动学生个人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健康稳定发展。以下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感悟基础上,谈论三个方面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的从业者带来参考性价值。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教学地位,通过大量实践经验表明,情境教学的科学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唤醒学生自我的创造意识及精神,所以情境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课堂作为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必然要充分发挥每一堂音乐课的教学价值,应该积极应用情境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以更好地学习状态投入是教学活动中,通过情境教学师生的交互性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及探索性,这样即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意识,也将有效保证一堂好课的产生。例如,在鼓乐教学上,为了能够带领学生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与感知鼓乐的魅力,了解鼓乐的节奏特点,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地域鼓乐的不同性,然后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向学生直观性呈现不同地域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促进学生思考鼓乐所代表的的音乐不同性,这样在教师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推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音乐的魅力性,从而推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发展。此外,情境教学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师也可以通过情境教学联系学生的已知生活,这样在教师创设出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上,能够激发学生去观察、去感受艺术性的生活。如:《春天的小河》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冬天和春天的生活话题导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春天和冬天的景象,然后教师在展示出描述歌曲景色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小河冰块融合的水流的情境,最大化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感受水流的动态美和可能发出的声响,进而教师在引领学生去欣赏《春天的小河》歌曲,这样学生既有兴致性主动听取教师的讲述,也能感性化生成歌曲给予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在生活化情境助力下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自主合作,提升学生主动性
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者,教师充分发挥课堂的组织者及引导者作用,加强学生个人主动性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因此音乐学习应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协作能力,最大化促使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表达自己、展现自己,长久至此,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提升音乐课堂教与学高效化目的。首先,在新内容的教学导入中,为了活跃课堂氛围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儿童歌曲,或者播放当前主流的动画片主题曲,这样学生之间自然具有谈论的话题,也能够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谈论、去表达自己对歌曲的喜欢,同时在学生熟悉的歌曲中教师更加容易组织学生进行去歌唱,在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下自然能够更加容易导入新课,为后期课程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其次,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色块乐谱引导学生填词并随着音乐试唱,这样在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上,则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为了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去组织一些比赛性质的学习活动,这样即能促进学生个性化音乐发展,也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创造、个性展示的机会及空间。例如,在教学《铃儿响叮当》一课上,教师可以根据这首充满童趣与滑稽的歌曲上,推动各小组去谈谈其中的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等。同时班级分组上教师应该根据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划分,这样利于学生之间产生相互带动学习的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随着教师的引导下促使各小组学习三人集团舞,并且预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式比赛,这样大家在比赛的激发上,小组之间相互学习的带动下,将推动学生更加主动性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下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
三、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是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教师应该积极贯彻赏识教育的评价原则,这样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从而爱上音乐、爱上音乐课程。那么在赏识教育的评价上,教师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评价原则,第一个方面,评价应该采取“拇指教育”理念,教师应该客观忽视不同学生的学习缺点,不能以自我主观性的评价及看待,要以欣赏、发现的角度去挖掘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然后不断地强化不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去面对自己的缺点。第二个方面,教师应该具有同理心原则。因为只有教师具有同理心的前提下,才能不断增强自己的换位思考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自身缺点背后的矛盾,进而助力教师以包容心的态度去鼓励学生、去激励学生,这样也使得师生之间关系更加亲密和谐,学生才能具有敢说话、敢发言的学习状态,教师也才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因材施教的评价不同的学生,充分发挥出赏识评价的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世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再好的教学方法都具有正反面,所以教师应该立足以学生为叫教学本位的角度上,积极地探索学生实际的学习喜好、了解学生的学习发展区、掌握学生学习心理规律性,这样才能助力教师创编更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温飞纲.论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方法分析[J].农家参谋,2018(22):176.
[2]孙园园. 建构主义视野下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8.
[3]李晓梅.探究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统音乐[J].戏剧之家,2018(2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