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欢
安徽省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在素质教育广泛开展的前提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身体素质作为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前提,是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体育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培养与锻炼,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增加,更需要通过体育锻炼进行调整与释放,同时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在身体机能的发展方面也到的一个高峰期,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机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锻炼与培养,为学生的协调发展提供支持。本文将通过笔者自身在对高中阶段学生体育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经验的探究,来分析如何有效实现学生身体能力和体育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活动;学生培养;身体素质;教学实践
良好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同时也是教育改革背景下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课堂作为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与锻炼的主要途径,在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好体育课堂的教学优势对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与训练,使其能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更加牢固地掌握体育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应用,从而获得体育素养的有效增强。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因此笔者在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使其获得更加有效地锻炼,以保障教学效率和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为实现学生的协调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一、调整课堂教学形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体育课程得不到重视,教学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贫乏,这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与阻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之后,体育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身体素质的有效锻炼,教师可以对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调整与改进,使之能够更加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活动热情,获得学习观念的转变。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创造条件。
由于笔者所教的学生存在视力障碍,在体育课堂上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给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消极抵触的态度。所以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会对课堂的教学形式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在教学乒乓球这一运动时,为了让学生正确的感知球和球拍之间的空间关系,笔者会让学生先进行自主运球,体会球的手感以及击球时的力度。从而通过实践对乒乓球这一运动项目进行熟练,降低学习的难度,最终获得学习态度的转变。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课程的活动和学习中,为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
二、划分活动难度等级,提升学生的整体能力
由于学生个人生活环境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区别,其身体素质势必也会存在差异和不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内容,能够更加适应并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为实现学生整体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高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素养得到高效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情况对教学活动的难度进行划分,让学生选择更加适合自身水平的活动难度进行锻炼。从而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增强,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为了让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更加适应学生视力缺陷这一问题,笔者在进行教学时首先会对学生进行体能的测试,大致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再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以及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通过划分活动的难度等级让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实现整体身体素质的提升。比如在体育舞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肢体协调性和柔韧度存在差异,笔者首先会对基础的动作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身体能够更加灵活;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动作技巧的传授和教学,逐渐提升难度。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实现身体素质的增强。
三、注重基础内容教学,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实践提供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与夯实,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能力的增强提供有力的保障。体育课程的教学也是一样,教师首先对体育基础知识进行讲解,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体育运动项目,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因此在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通过分析其中的运动原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从而为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提供保障。
例如在进行羽毛球技巧的教学时,笔者首先会对羽毛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简单地介绍,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羽毛球。然后再对羽毛球的基本动作进行讲解与演示,比如羽毛球的握拍手法、挥拍击球时身体的运动方向和幅度以及发球时的持球手法等。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正确规范的动作,提升运动时的准确性以及活动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知识和技巧,获得理论知识储备的扩充,为接下来的实践应用提供支持,推动学生体育运动素养的有效增强。
四、进行安全防护知识培养,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体育运动作为对身体素质进行锻炼与培养的活动形式之一,具有一定的强度,在提升身体素养的同时难免也会由于错误的运动方式给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伤后救助方法,降低由于运动给身体造成的不必要的影响。在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难度和强度明显增加,运动上海的风险也在提升,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引导与培养,并教学相关的救护措施,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由于学生存在视力上的缺陷,在进行一些比较复杂且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时更加较容易受到伤害,如排球和篮球等。因此为了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并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重点对伤后的应急处理和救助方法等知识进行讲解与教学,帮助学生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减少二次损伤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比如在关节扭伤之后应该停止活动并进行冷敷。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增强其实践操作的熟练度。从而让学生获得安全防范意识的提升,为促进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发展提供支持。
五、总结
在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由于笔者所教授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视力问题,所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对课堂的内容进行适当改进,以适应学生的需求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通过调整课堂教学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转变体育学的态度;通过划分课堂活动的难度等级适应学生的需求,增强其整体的体育能力;通过加强对于体育基础内容的教学进行实践与巩固,帮助学生夯实体育基础;通过强化安全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注意活动安全,促使其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更加有针对性地教学,为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戴燕,辛艳军.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8):135+128.
[2]刘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设计和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8(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