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 单卉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教育思想已逐渐渗透于课堂活动之中

        单卉
        肥西县丰乐镇中心学校  安徽省 合肥市 2312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的教育思想已逐渐渗透于课堂活动之中,不仅给教师的教学手法和课堂细节带来革新,还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课堂体验得到加强。然而,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手法,导致学生的学唱能力和音乐技巧得不到有效提升,影响其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美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审美判断、素质发展、艺术鉴赏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其中,小学作为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升学生的学科技能尤为关键。但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活动中,学生普遍存在乐理知识掌握不牢、歌曲演唱能力不足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当而造成的。因此,本文从环境建设、实际生活、小组合作三个方面出发,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探究。
        一、加强环境建设,引发学生音乐兴趣
        俗话说:环境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第二个老师”。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环境建设,不仅能保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还能在环境的驱使下,引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实现其有效学习的教育目标。同时,营造良好的音乐环境,还能帮助学生在直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主体发展的课堂效果。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乐曲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进而实现其有效课堂的发展目标。
        例如:在《大雁湖》的教学中,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并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唱兴趣,我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大雁湖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以图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观看中,进一步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从而为下一步歌曲的学唱奠定基础。学生看到辽阔壮丽的大雁湖景象后,都纷纷被其美丽所吸引,不约而同地对《大雁湖》展开哼唱,提高学生学唱积极性。通过音乐环境的创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二、结合实际生活,丰富学生学唱情感
        在实际生活中蕴藏着许多乐理知识和音乐现象,将这些生活现象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唱情感,还能使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的表达本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视角出发,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歌曲学唱和情感把握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乐曲特点,结合实际生活,合理引入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与歌曲的结合中,使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乒乓变奏曲》的教学中,这是关于乒乓球运动的一首歌曲,借助变奏的创作手法,展现出乒乓球比赛中紧张、激烈的场面。同时,乒乓球作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从乒乓球入手更易于学生对歌曲的聆听与演唱。对此,我利用计算机投屏功能,将奥运会、世锦赛等场合的乒乓球比赛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赛场的紧张与激烈,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唱情感,使学生在图像和乐曲的感染下,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主题曲地不断变换,与旋律产生共鸣。
        三、展开小组合作,夯实学生主体基础
        在音乐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产生差异化现象,导致学生的乐理基础和学唱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这一差异化现象还将使学生产生自卑、抵触等不良的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音乐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情变化,灵活采取有效的组织手段和教授形式,夯实学生的主体基础,使学生的音乐能力和发展基础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哦,十分钟》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学情现象,对此,我及时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授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相互帮扶的过程中,打牢自身的音乐基础,加深对乐曲的整体理解。同时,在小组成员的搭配上,我还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握学生个体与整体的学习状态,保证学生与小组之间的学习性和发展性,从而实现其共同发展的目标。此外,我还组织学生通过歌曲的节奏为其创编动作,提高学生整体的音乐素养,从而实现其素质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通过对环境建设的加强、实际生活的结合、小组合作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学唱热情得到提升,还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和主观体验得到加强,有助于促进学生美育的有效发展。同时,充分把握学生个体的音乐基础,灵活调整课堂组织形式,夯实学生的主体基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需求,从而实现其整体水平的共同发展。此外,关注学生的基础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堂环境,这对学生的主体发展和认知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孝霞.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五大策略[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13):154-154.
        [2]许萍.关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7):18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