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汽修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立华
[导读] 现代学徒制的正式提出是我国职业技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形成过程。

        王立华
        安徽省阜阳市阜阳工业经济学校

        摘 要:现代学徒制的正式提出是我国职业技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形成过程。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融合了中小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需要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环境和手段。本文就中职汽修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度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汽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维修的市场需求也开始不断的扩大,随之而来就是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开始逐渐增多,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慢慢变成一门有着良好市场发展前景的专业,这就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社会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所以,本文我们从现代学徒制入手进行论述。
        1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教学现状调查
        1.1教师水平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师中,部分学员来自其他维修专业。他们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操作技能,但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也没有任何相关的大型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对阜阳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缺乏相关的行业了解。我校汽车维修专业在校学生近500人,专业专任教师15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专任教师有6人,其他5人均已转行。没有任何汽车保养维修连锁企业的管理实践经验。因此,专业教师可以选择在教学黑板上"教车"。实现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显然是困难的。课堂上的讲解既抽象又枯燥。
        1.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不合理
        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修理专业与企业合作较少。所以,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很难准确把握一个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在专业人才培养解决方案的研究制定上,企业参与度相对较低,专业人才需求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脱节,这就导致了汽车专业院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工作跟不上我国汽车保养维修服务企业的最新发展步伐,不能很好适应我国汽车保养维修服务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1.3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观念发展滞后,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无法进一步更新
        专业教师更喜欢教科书知识的传授,学校教科书出版和内容更新的速度慢,这与当前汽车行业技术人才发展的趋势和步伐不一致。而且,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以理论和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主,盲目地对专业学生都进行了理论的教学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不愿意直接采用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这种专业化的教学,不愿意注重对大学生理论实践应用技能的综合培养。
        1.4专业技术缺乏专业素质的培养
        由于在职学校的教育经费紧张和在职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了大部分的教育资源和在校学生的业余精力都盲目地用于了学校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教育的各个模块上,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忽视了对在职教师和在校学生的基本专业基础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基础知识培训教育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县级的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参差不齐,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无法从学校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教师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认识,只注重自己的课本知识,导致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失败。
        2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汽车修理专业的应用探索
        2.1学校为学生提供三名导师
        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制造维修和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一些由学校有关部门选派的专业技术骨干教师要多次进入大型汽车制造和维修应用企业,担任汽车维修企业高级技术工程师和助理讲师。二是汽车维修企业的硕士研究生,是一线的骨干专业技术,积极开展"导师制"的培养。三是专业教师骨干培养学生,深入我校课堂教学,参与我校汽车工程专业学院校本学科课程自学教材和汽车专业课程素材教学资源的研究整合参与开发。
        2.2学校与汽车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定向人才培养行动方案
        开发实施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定向就业培养的行动计划。将汽车产业发展需求、行业标准、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汽车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高度紧密衔接,培养符合汽车企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管理人才。

同时,学校和相关企业要共同建立人才双元教育的体系。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技术教师、研究生要注重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传授,企业、学校要注重实际岗位操作技能的掌握和传授, 这样可以实现教学理论与企业实践、知识与企业实际操作以及技能的完美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推动汽车合作企业和学校按照教学考核标准的要求制定考核的细则,对学生的理论实际操作和基本技能掌握培训的效果情况进行双重的考核,实现了学生的双重身份、双重教学、双重成绩考核的"双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3三方人才培养协议
        学校领导和汽车合作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组成了决策层,主要是协商关键问题,签署合作协议和方案;由职业学校中层技术管理人员和汽车合作企业高层组成决策执行层,负责各项学徒制管理工作的有效指导和开展;组织学校的教师和培训企业主共同为学生培训和授课。
        3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
        3.1建立深入校企合作平台
        学校可以与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有效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在校内外设立一家符合商业标准的汽车4S店,作为高校学生重点专业培训教育基地,开展两个重点专业的学徒制专业试点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项目,即通用汽车安全检测与保养维修专业技术,汽车整形美容与车辆维修。将培训专业的设置与培训行业的需求、课程内容与培训专业服务质量标准、教学实践过程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毕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有效结合和衔接。
        3.2建立“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实行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建立以“校标”、“企业标”为基础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实施发展大型企业在校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将在校学生人才培养计划分为高等学校人才教育和大型企业人才教育。
        3.3现行学徒制课程
        在学徒制课程的开展中,我们主要以企业工作发展过程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为研究导向,理论素养课程开设应以多年实践经验为理论基础。而且,在和企业培养人才时期也应十分重视新型的课程体系建设,这对培养学生今后的职业工作生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实行学校课程培训考核与学校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掌握能力考核与考生学习成绩的相互认可和有效衔接,使学校课程培训教学内容与汽车企业岗位管理实践充分紧密结合,解决汽车学校课程培训与汽车企业岗位实践不相适应的现实问题。
        3.4“双师型”的专业教学管理团队,“双标准”教学考核绩效评价制度
        在深入实施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过程中,企业主和高等学校主任、教师应承担起对在校学生的德育教学指导任务。因此,有必要探索建立“学术标准”与“学徒标准”指标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标准体系。根据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岗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在企业制定人才评价考核标准时,要根据在岗毕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情况对其进行综合评价,要求在岗学生合格取得企业相应的汽车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促进学生创业带动就业。
        结束语
        总之,现代学徒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需要得到国家和政策的积极推动和企业管理规范。国家政策要支持学校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和协调的作用,根据当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系统组织规划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现代学徒制新常态。同时,要对在校学生企业管理和培训企业的实践工作采取新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保障学生在操作中的安全性,同时,也为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春科,潘世华.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6):127-129.
        [2]朱小燕.汽车营销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20
        [3]张 颖.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践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5,10,.
        [4]王振洪,成 军. 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 中国高教研究,201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