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怀宇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都与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当下热门行业

        王怀宇
        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都与精神文明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当下热门行业,而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为国家旅游行业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就更需要及时做到创新发展了。本文笔者通过“创新职业规划教育、创新实践课程教育、创新产教融合方式、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四点,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发展进行初步的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教学创新
        中职作为培育旅游管理专业优秀人才的重要场所,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路径第一要点就是要创新旅游专业职业教育规划,避免出现龙蛇混杂的教育局面,要协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价值观,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蓬勃发展;其次要创新旅游管理实践课程,要以新时代职业教育实践课程理论引导实践教育,让实践课程的发展导向更符合时代价值;其次要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方式,积极通过产教融合教育寻求职业教育的平衡点;最后要创新职业教育理念,把教育理念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的实施结合、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结合,让职业教育更好的推进社会发展。
        一、创新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就业指导也并非只是一门单纯的理论课程,它需要付出时间、实践、分析、总结等,大学生所接受的专业知识有较为繁多,因此阶段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更加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阶段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专业不同以及学年不同开展不同的就业指导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分析市场、总结自身、定位管理等。
        初级阶段的学生在进行就业制动规划中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主要包括所学专业特点,专业要求等,首先要让学生对自身专业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对于专业课程的不同走向有一定的认知,这个阶段中教师可与产教融合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中初步需求自身的职业定位。
        技能学习中级阶段,中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补充,学生要在确立了工作方向的而基础上,细致了解工作的相关状况,如比如不同体制、不同编制、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等工作的特点,包括工作职责、环境、人际、收入待遇、成长性等,真正了解后可以防止真正进入后有被忽悠或者后悔的想法。这份工作需要的东西又有哪些等?
        技能学习最后阶段,该阶段的学生则要要复出实际行动,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该阶段下学生已基本完成了自身职业目标的定位,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走向实训空间中进行查漏补缺,该阶段教师要重点盘点学生职业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状态从工作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大学生应将确定的职业目标分成几个阶段规划期,如: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并对各个规划期及其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分解。
        二、创新实践课程教育
        创新教学实践课程是按照相关教育理论的要求创新学生实践方式,精细化对比课程的选择,可从学生未来就业方向以及不同阶段课程要求的任务不同等开展,创新实践课程内容必须要与学生认知调节相融合,现代化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让实践课程具有科学化的效能。
        例如,好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项目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典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本质内容,避免就事论事,将实验现象与理论知识脱离开来;另一方面,需要老师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各种实践技能,以便学生能够脱离老师的指导独立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老师要跟踪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指导。

但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教学指导重心是“帮扶”,而不是“包办”,要尽量避免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或者“是什么”“不是什么”之类的结论,而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为了避免直接告知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在教学中采取“迂回”指导方式,给学生提示一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寻求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首先要制定一个可行的学习计划,这样按照计划去学习,能适当的分配精力,做到心中有数。
        三、创新产教融合方式
        产教融合与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融合能够使学生更充分地投入于学习过程中去,因为不同于传统类教材的满篇概念和观点,产教融合是基于新颖的交互式概念而形成的“互动式教材”,让学员在观看视频课程、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更容易快速的掌握课程重点,同时加上产业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元化处理,使学生能够尽快把控自身职业定位。
        例如:传统的教育周期中一般是4年,就业实习期一般是1-2年,这种教育周期在高职职业教学中显然不能更好的推进教育发展和结构上的改革,而基于产教融合的新教育模式下,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则会打破原有的教育制度,形成一个全新的教育平衡点,从区域上、教学制度上延伸出更具有平衡性和表达性的产教融合模式。以校企合作的共赢模式为主要动力,发展新型的“产教结合”的教育产业新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的平衡要素也许要具体的彰显在教学设计和企业用人模式上来,如一带一路”、企业“走出去”等国家产业发展的占率,都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升级和构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将对企业发展所起到快速的支撑作用,这一积极的作用已经在业界的实践中产生了非常明确的共鸣,产教融合,走出国门,教育国际化也势在必行。另外,实施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让学生70%时间在企业学习实用技术,30%时间在学校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通过德国“双元制”教育制模式,帮助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从单纯的技能学习到工作思维、问题思维、职业思维的养成。
        四、创新职业教育理念
        创新职业教育理念要注重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渗透性,笔者认为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可通过德育为本、特色为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来优化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品质,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深化校企合作方式、提升师生创新能力等角度入手,全面开拓职业教育发展新理念。
        例如,德育文本方面基于学生成长特点上的德育教育管理可根据学生在校市场来重构德育课程,对于初入中职院校的学生要强调其适应性,可从职业认知、专业培养、价值观重塑等方面开展,来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管理。其次,对于在校时长超过一年的学生而言德育教育管理可逐步的过渡到学生职业能力培训上,包括学生技能素养重塑、创新意识培养等,因此此阶段的学生多以就业为导向,而德育教育的管理也不能知识之前单一的说教方式,而对于毕业班学生德育教育管理而言应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可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素养意识等,通过德育教育来重塑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来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德育教育所带来的力量,从而科学化的使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各个学习阶段中。
        总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路径要涵盖职业教育的各个方面,我们也很好立足于被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充分调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的对教学追求、教育方式、教育理念进行全方位的创新,进而为党和国家培育优秀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易晓荣.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139.
[2]陈莉莉.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38):132-133.
[3]花茜茜.中职旅游管理一体化教学模式设想[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6):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