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苑晓微
[导读] 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班主任教师作为在校陪伴学生最多的人

        苑晓微
        继红小学校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1
        摘要: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班主任教师作为在校陪伴学生最多的人,应基于现时代的教学管理观念,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学科的知识,为学生日后开展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班主任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应指导学生系统开展各学科的学习,因此班主任的应积极创新管理手段及方法,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创新,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主要基于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探讨小学班主任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以期能够推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与方法
        现阶段,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滞后,陈旧的教学理念他们一用就是十几年,班主任的管理观念及能力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现象在部分偏远山区学校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在家教学与管理工作中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基于现时代的教学管理方法对工作进行完善与创新。其次,一些小学班主任本科阶段所修专业并不是教育方向,他们自身缺乏关于班级教育管理的知识储备,还没有主动学习和完善管理工作的先进意识,这也是导致小学班主任管理效果不佳的因素之一。在对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些班主任忽视了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合作,家校合作对学生的管理十分重要,只有通过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小学班主任都不具备与家长进行密切联系的意识,不愿意在课余花费自己的个人休息时间,和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当前成长中的问题,这样会使得班级管理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好班级管理守则,班级的有序要靠管理守则的维护,教师应与学生共同遵守班级管理守则中的条例,从而据此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这样才能够共建和谐班级。一些班主任没有在班级组建伊始,为学生制定好班级管理守则,不利于和谐班级的构建。那么,教师在具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应怎样弥补现阶段工作之中的不足呢?下面,笔者基于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对此问题的想法,并提出以下几点可参考建议。
一、发挥榜样力量,为学生起好带头作用
        小学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组织者与管理者,教师在创新教学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应从自身行为规范做起,为学生起好示范性作用,这样班主任的话才能被学生重视,班主任的发号施令才能够被学生所信服。在应用创新的班级管理方式的时候,教师应首制定出明确的班级管理守则,并引导学生按照守则来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必然需要制定班级管理工作的规则,而教师应引导学生严格遵守班级规则,促进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遵守班级秩序的意识,养成遵纪守则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班主任也要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不能够只是坐在办公室中,将自己超脱于管理守则之外,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感,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典范作用,这样在对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更能够更加顺利。
        例如,笔者在对班级卫生方面开展管理的过程中,从自己亲历亲为开始,用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爱劳动的良好意识。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一般都是班主任指挥学生进行清扫,学生虽然表现上服从了教师的命令,但是心里就会想:为什么老师不用打扫卫生呢?在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之中,笔者首先摒弃的原有的陈旧教育观念,在每周笔者也会参与到值日活动中,像学生一样对班级进行清理和打扫。此外,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学生脚下的垃圾会俯身拾起,这样的举动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当学生在看到教师的行为后就会进行模仿,久而久之就会转变为自身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和约束意识的提高。

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更有利于创建文明和谐的班集体。
二、提拔优秀学生,对班干部进行有效管理
        班干部是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的好助手,作为班主任与班级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班干部能够起到及时帮助教师反馈班级管理信息的作用,是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的关键一员。因此,班主任教师在创新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应对班干部的选拔制度进行创新,通过多样化的角度来选拔优秀学生,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班干部对班级管理的促进作用。在选择班干部的时候,教师不能单凭成绩来进行选拔,还要考虑学生平时在班中的人员。他的性格和他身上的优秀品质,这样的学生当选班干部,才能够为促进班级发展而发光发热。
        例如,在笔者的班中有为学生小明,平时成绩中等,但是从他平时的表现来看,这位同学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经常会组织大家共同攻克难题。此外,他还经常为班级管理事务建言献策,在私下与各位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因为他乐于助人所以谁遇到难题都愿意找他帮忙。在看到小明身上这些优秀品质后,笔者决定提拔小明做班长。
三、耐心观察学生,通过分层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教师实时对学生进行观察,只有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才能够对班级管理制度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在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经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学生进行指点和教导,这样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经常造成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不和谐关系。据此,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量避免学生出现逆反心理,这样才能够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教师还要时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当前对班级管理制度的实际想法,结合学生的想法来对管理方法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的真正需求,促进班级的发展。
        例如,通过分层的方式对班级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能力进行分层,将学生划分为不能的管理层次,这样就能够根据各层次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学生对多样化的管理制度更容易接受。比如,笔者对于笔者班中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并对他们其采用特殊的管理方式,在平时会多花心思去关注他们的表现,这部分学生心灵比较脆弱,因此教师要在空闲时主动与其交心畅谈,一旦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就及时联系家长,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基于学生的主体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
        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应了解每位学生的秉性和性格,并基于他们的气质类型来展开班级管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例如,在管理时遇到胆汁型的学生,班主任就可以根据他们性格直爽,性格易冲动的性格特点进行指导。比如笔者班级中的小红,她爱帮助其他学生但是就是性格脾气比较火爆,在班中也经常是大大咧咧的,经常会因为马虎犯错,有时候她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但是其实这个学生内心十分善良。因此,当她犯错时笔者会直接指出错因,当小红听完后就会及时改正错误,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应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班级管理有效方法,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这样才能够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升,为他们成长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奠基。同时,创新班主任管理方法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理念的实现,从而为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发展提供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慧杰.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发展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5(13):155-156.
[2]柳淑琴.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发展[J].亚太教育,2015-09-05.
[3]韦美艳.班主任管理的实践与创新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05-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