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的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 吴庆明
[导读] 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

        吴庆明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罗定中学       527200  
        摘要: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真正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上升到个人价值观的高度,真正让学生在这种价值观的作用下,进行相应的学习和生活,真正发挥德育教学的积极作用。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初中班主任注重从构建小信箱、利用班级突发事件以及生活实践三个角度,开展此部分实践互活动,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他们行为约束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初中班主任德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发现以下尴尬的局面:学生在听课时,深受德育知识的启发,但是在具体的生活中,他们往往并不能按照德育知识要求的去做。这也造成德育教学效果差的局面。针对这种状况,初中班主任在日常德育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可以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真体验,真感受,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并让学生在这种价值观的作用下,更好地进行生活和学习,真正让学生在德育学习中受益,提升初中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建班级小信箱,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
        初中班主任通过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力量的局限性,也能真正在帮助别人,或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中,获得相应事情的解决,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真正辅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初中班主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并注意方法的合理性,真正让学生体会互助的内涵,促进他们互助精神的形成。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教师运用构建小信箱的方式授课,即让学生将不用零用钱,投递到小信箱中,真正帮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与此同时,班主任制定如下的规定:学生在用钱之后,需要定期归还,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照顾贫困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以不记名的方式开展此部分活动,即学生可以根据需要拿去相应的金额人民币,并主动归还。除此之外,班主任会记录每一位学生投入小信箱的钱数,不去公开学生的捐钱数量。通过为期一年的活动,班主任发现小信箱中多了十元。通过了解,班主任发现是贫困生小洛默默地向小信箱中投入十元钱。与此同时,班主任关切地问道:“小洛你是在哪里得到这些钱的?”小洛说:“我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位老奶奶在卖废品。由此,我想到运用捡废品的方式挣钱。为了买教辅资料,我用了小信箱中的钱,并通过捡拾废瓶的方式,还上了这些钱。我真正从中感受到互助的意义,并主动将十元钱放入到小信箱中,从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通过运用构建小信箱的方式,班主任不仅让学生树立的互助精神,而且真正让他们运用实际行动诠释互助的内涵,真正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二、用班级突发事件,提升学生行为约束力
        在日常的班级生活中,初中班主任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并在此过程中,提升班级的管理水平,成为考验班主任智慧的一个挑战。针对这种状况,初中班主任可以立足长远,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唤醒学生的认知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真正去反思,从而促进学生行为约束能力的提升。
        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教师引入“查卫生事件”,真正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他们行为约束能力的增强。班主任在此,进行简要介绍。在上周,我校领导进行突击检查。最终我班获得卫生倒数第一的成绩。面对这种成绩,班主任并未向学生埋怨,而是运用如下的方式解决:首先,拍摄照片。教师拍摄成绩良好的班级的卫生现场,以及本班的卫生现场。其次,开展交流。

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将两张照片,放到多媒体上,并展示本班的卫生成绩。与此同时,班主任对学生说:“我认为并不是我们不能打扫干净卫生,而是在打扫卫生的过程中,大家的责任心太差。你们可以通过观察多媒体上的两张图片,说一说如何更为高效地进行班级卫生的打扫!”与此同时,教师记录学生的看法,并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挑选出最具有认同性的几点建议,将其以制定成《班级卫生细则》。再次,组建小组。为了让学生更为积极地维护日常的班级卫生,并进行有效地打扫,教师以投票的方式,竞选出卫生监督小组。最后,展示成果。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实施,班主任发现大部分学生自觉维护卫生区的卫生;部分学生也改掉了平时不认真打扫卫生的习惯。通过运用突发事件的方式,班主任在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让学生真正发挥班级主人翁的作用,参与班级事务,制定班级规定,真正让学生由心出发,约束个人的行为。
        三、采用生活实践法,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现阶段的家庭构成中,大部分学生为独身子女。他们已经习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些学生甚至产生如下的想法:“正是因为他是我爸爸,所以他就应该满足我的任何要求。”这种想法不仅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出现这种想法的根源在于学生缺乏感恩精神,即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针对这种状况,初中班主任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 授课,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父母的不易,体会生活的不易,并在此过程中,真正懂得感恩父母。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初中班主任举行了为期一周的“为父母洗脚”的活动,并让学生诉说洗脚的过程中,真正体会父母的辛劳,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在具体的活动执行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以境激情。班主任播放学生父母的工作场景,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母,从而为下一步的实践活动,奠定感情基础。在此视频播放结束后,班主任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说:“通过观看视频,你们有何看法?”小陈说:“我感受到父母为了整个家的付出!”第二方面,布置活动。在学生的情绪被充分调动后,教师对学生说:“我们从出生到现在,一直享受父母的关爱。关于他们为家庭的付出,我们知之甚少。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学生陷入沉思。教师适时地说道:“我们可以为父母洗一次脚,并与他们进行一次长谈,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了解他们为家庭的付出!”第三方面,展示成果。在再次上课后,班主任鼓励学生发表具体的实践经过,并谈一谈个人的感受。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给教师印象最深的是小洛的回答。他说:“我是家里的独生子女。父母过于宠爱我。当我提出为爸爸洗脚的看法时,爸爸十分表示不可思议。在我的再三坚持下,爸爸最终同意了。在为爸爸洗脚的过程中,我发现他的右脚总是有意识地向后移。我仔细观察,发现他的右脚小脚趾处有一个大大包。这个脚面出现浮肿。看到此种情境,我对爸爸说:‘你为这个家,付出的太多太多。我现在才发现!’爸爸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我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通过这次活动,我真正感受到父母无声的爱,并运用个人的实际行动,报答他们。”通过运用生活实践的方式,班主任让学生融入到相应实践中,促进学生感恩意识的形成。
         总而言之,在开展班级德育的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将德育教学与班级管理进行融合,并运用实践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获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华.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J].西部素质教育.2017(02)
        [2]刘勇.初中班主任工作开展中德育的渗透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2)
        [3]胡国平.心灵沟通的引领者——论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J].教育观察.2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