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 江平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初中这一学生们自我素质提升、良好德育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

        江平
        湖北省   宜昌市枝江市董市中学  443214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初中这一学生们自我素质提升、良好德育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教育不仅是新时期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推动学生全面成长的有效“途径”,就此,本文主要从教师德育素养、德育教育环境、德育教育活动、联合实际生活、家园共育几方面入手,简要探析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 德育教育 教师 环境 活动 实际生活 家园共育
        引言:
        在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新课程改革教育引领之下,初中教育已不能仅仅局限于对学生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而是要更加注重对初中生们的德育素质培养,以引导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分辨是非、辨别对错,以帮助初中生们端正学习态度,为其在将来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好铺垫,助力其高质量成长。基于此,本文作者便立足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提升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进行简要阐述如下,以供各位一线教育同仁参考、交流,以期为初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拙见。
        一、提升教师德育素养
        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初中生们正处于重要的青春发育时期,其模仿能力强,但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成长与学习中离不开老师的知识指导与行为引领。进而作为教师我们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给予学生们潜移默化的熏陶,使其不仅能够学习知识,更能够学会做人。
        以我自身的实际教学为例,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在不断优化自身德育素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我们要“鞠躬尽瘁”、认真尽责的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同时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们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们的成长,比如,青春期的学生心灵非常敏感,进而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如果有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出错,那我们切勿“易怒易暴”,切勿“言行过激”,而是要在给予学生耐心指导的同时允许学生们犯错,以使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给予的尊重与关心,进而使其更愿意接受教师的管理,也为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二、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环境”是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的第三任“教师”,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发达、便利的环境下,各种新鲜、新奇的事物充斥着学生们的眼球,同时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和不确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们学习和生活状态。进而我们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一定不能忽视环境对于德育教育和中学生们行为及思想的影响,以使学生们所到之处、所见之物均有德育,以使学生们在环境的影响之下,真正促成自身德育意识的养成。
        例如,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学校会充分利用学校里的公共空间,比如在走廊、楼道里,不仅挂有近现代名人袁隆平(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老舍(人民艺术家)、詹天佑(中国近代工程之父)、杨利伟(中国航天第一人)等的照片及先进事迹,我们还张贴有“轻声、慢行、靠右走”等标识,以使学生们在休闲之余能够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避免其在楼道里追逐、打闹而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在学校的操场上、花园里,到处都能看到与“保护环境、爱护生命”相关的环保标语(以节约用水为荣;手下留情花更艳,脚下留情草更翠……),时刻提醒学生们要保护和爱惜自己每日生活的环境,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三、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实践活动是检验一切知识学习成果的主要途径,在组织初中生们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细节、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有意识的组织创设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有计划的将德育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使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感知德育,能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以促成中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事半功倍。


        以我们学校为例,在具体的德育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会根据月份来设置不同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比如,3月5日是“学雷锋日”,那我们就将每年的三月份设置为“学雷锋,做好人”的主题学习月,在这个月,不仅会组织学生们做好班内板报的主题更新工作,还会引导学生们学习与雷锋相关的知识,使其“认识”雷锋,更了解雷锋同志的感人事迹。不仅如此,我们学校还会组织各班学生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等慰问老人、关心孤儿,使其在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给小朋友们讲故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知他人的不易,还能激发起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在雷锋精神的引领之下,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四、紧密联合实际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在组织开展初中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立足学生们的成长特点制定教学策略,还要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将生活化教学内容引入其中,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于其中,以增进学生们对德育知识的熟悉感,以在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真正践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某次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我们的教学主题是“各行各业”,从实际生活入手,组织学生们认知社会中的各类工作,认识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并且在学生们不经意间将提前搜集的班上学生家长的日常工作照片在大屏幕上进行播放,以给予学生们惊喜的同时,引导学生们“近距离”观察自己妈妈/爸爸的每日工作内容,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不易……进而借助学生们生活中最熟悉的人来给予学生们心灵上的触动与启发,以在提升其对父母了解的过程中,引导其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而使学生们懂得“感恩”,懂得用自己的行为和学习来回报自己的父母。
        五、有效促成家园共育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说是成功的,即使到了初中,学生们在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那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教育和家长对学生们的影响与引领,进而在主动与家长增进联系的同时,促成德育教育向家庭教育的延伸,使家长们能够为孩子们构建和谐、平等、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以使其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优化家庭关系的同时,助力学生身心的和谐成长。
        例如,在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扭转家长们“只关心学生成绩”的不科学教育理念,不要一放学就只问孩子学习,而是要让家长们多与孩子谈心,聊一聊他们的朋友,甚至是尝试了解他们喜欢的偶像,以增添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然后引导家长们学会倾听孩子的意见,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家长们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在读完之后,耐心倾听孩子对阅读的看法,或者与孩子交流阅读想法,以在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把握孩子的思想“走向”,进而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与辅导,以助力中学生们思想与行为的良性成长。
        综上所述,在初中教育中引入德育教育不仅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还有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使学生们能够在德育教育的引领之下,在正向因素的影响之下,能够不断强化自身的德育意识,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人生认知,进而能够在促成学生们德育素养不断形成与发展的同时,助力学生们的高质量成长与发展,使其在将来能够真正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李明记.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8):216-216.
        [2]梁奇策.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J].好家长,2017,(11):187-187.
        [3]黄志明.论初中德育教育活动的多样性[J].科技展望,2015,(22):283-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