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徐兰波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个被重视的教学策略

        徐兰波
        黑龙江省东宁市绥阳林业局第二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一个被重视的教学策略,它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总目标:“学会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建构知识和发散性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人际关系,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小组中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提升。
        关键字: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作为一门小学阶段最重要、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的数学学科,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下,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数学技能的重要职责,还担负着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的重要责任。在数学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提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析、比较、推断等方式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在合作、探究中吸取彼此优势,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
        一、合理组建小学,明确学习目标
        数学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教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合理分配,依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性格特点及心理素质组成学习小组因材施教。小学合作教学要结合分层教学策略,以以人为本的理念科学分组,让学生和小组成为数学的主导,在小组内、小组间形成协作、竞争的课堂气氛,坚持“组内异质、组组同质”。同时,教师要不断明确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内容确立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传达小组的学习目标,由传统的师生交流,转变为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比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性合理、科学分组,有的学生方向感好,判断方向有优势,有的同学计算能力强,计算位置间的距离时速度快。在小组合作中,将不同学习能力特点的人分开,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观察彼此的优势,合作完成学习目标,学习、吸收他人的优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全体进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优化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1、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小学学习教学方式。数学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教学的时候,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对数学课堂上小组可能出现的情况提前预设,根据学习小组内不同学习能力和层次的学生多设定学习目标。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的特征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小组合作布置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知道长方形的特点且会画长方形;感知长方形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同时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到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授计算题时,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学生练习习题达成教学目标,没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学习。
        2、培养合作习惯,人人参与小组学习活动中。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的习惯,在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环节中协作与竞争,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培养聆听、交流、合作能力。教师要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精心设置教学情境,学习内容既能够帮助建构知识和技能,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到小学合作的积极性,人人参与,个人和群体共同发展。
        3、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工,根据练习题的不同学习目标和小学内各位同学的能力不同,安排不同具体学习内容,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还应该鼓励每位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表意见,代表小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展示自我、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能力,提升课堂活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4、注意小组合作面向全部同学。小组合作的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在课堂教学开展的时候,教师需要指导每个小组的组长要定期轮换,让每一位同学在小组内培养交流数学思维的能力,注重自己的自己的思考的同时,善于总结观点和意见,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善于组织、及时指导小组合作
在开展小学合作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通过对学习内容深入分析,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教师既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布置者。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位小组成员参与小学合作情况,比如学生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适当调整课堂气氛,以高效完成合作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参与某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指导学生们正确的分解学习任务,合理分配任务,讨论和交流形成学习成果。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平等的,行为是有建设性的,观察学生们的小学合作不过度干涉学习过程,同时也适时帮助学困生开展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质量。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的总结者,帮助学生梳理思考过程,把新知识建构入自己的原有知识体系。教师把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的给予学生们,耐心指导、热情帮助。
总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工、讨论、交流、建构新知等形式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协作、思想碰撞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感受自身数学思想的转变,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提高自身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同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J].情感读本,2019(35):54.
[2]余昌阳.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有效运作的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9(A2):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