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有芳
云南省弥勒市第一中学
摘要:数学学科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高效的复习策略将使得教学活动中的复习环节产生对于整体学习的巨大影响,高效的复习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整体的查漏补缺以及重点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本文将针对高效复习的影响因素进行问题展开,提出部分针对性的策略开展高效的复习。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考备考;复习策略
引言:
复习策略将直接影响教师开展实际的教学工作,其策略的优越也将影响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数学作为高考的重点学科,复习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在短时间内突破难的知识点,如何完整的对于知识进行浓缩归纳,并且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模式,这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能够对于教材进行充分的解读,还需要教师能够及时把控备考大纲的方向,将二者进行有机的整合,为学生制定出高效的复习策略,引领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1]。
一、影响高效复习的外界因素
(一)教师角色定位错误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教授通过口头传授或者以书面板书的模式向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而新课改的实施给予了教师更高难度的挑战,新课改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教材,考试大纲收集相应的教学资料,并且运用幻灯片等教学工具开展多媒体教学。部分教师由于相关的技能缺失,并且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新的教学模式,避免去做需要花费繁琐精力的课件。教育资源的不平衡获取导致教育课堂限于枯燥无味的状况,使得学生不仅失去了课堂学习积极性,还使得部分学生缺少了更多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最终影响学生最终高考的考试成绩[2]。
(二)忽略学生为主体
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备考时,往往以自我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进度为主,开展知识点的串讲,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接收情况,去除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导致众多学生在复习阶段,由于知识无法全面吸收,从而恶性循环,导致复习进度跟不上,不能有效地与教师进行跟进,长此以往不仅复习效率低下,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最终不仅降低了备考的效率,也将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高效备考的高效复习策略
(一)转变课堂地位,以学生为主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需要对于自身传统教育观念进行转变,在课堂中将学生的地位进行相应的提高。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进度调整教师的教授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传统的主导性模式,需要逐渐转变为引导性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等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的发掘自身的机制才能,高效率的带动学生备考的主动程度,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备考压力下,拥有着更强大的动力,最终在复习备考中,找寻到自我最佳的节奏,最终获得最优的成绩。
(二)将教材与考试大纲进行有机整合,开展精准复习
高考作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考试内容有着明确的考纲范围,故此这对教师的归纳整合能力提出了高水平的要求,只有将考试范围内的内容进行精准的复习,才能够从容不迫的应对最终的考试。教师在制定复习计划时,应该以考试大纲的范围为主,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实际的授课情况,针对性地为各个学生制定相适配的复习计划,对于不出现在考试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删减整合,避免盲目复习,浪费时间的情况出现,教师还需要根据考试说明里面的重难点进行知识点的着重程度复习,帮助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整合,便于学生可以针对重难点以及分值高的部分,侧重开展复习策略,在一段时间以获得更高分数为目标开展高效复习[3]。
(三)制定阶段性的复习计划
高考备考,由于其知识范围覆盖广,难度跨度大,在进行备考时不可从一而就,也需要根据其考试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阶段性的备考计划,教师应当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点所占分值比重制定阶段性的复习计划,如第一阶段教师应当针对于基础知识进行地毯式的整理,为学生找出其知识盲点,以便于下一步的针对性复习开展工作,在这一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避免急功近利性的复习,以免出现知识漏洞,该阶段教师在复习时应当着重注重基础能力知识的复习,并且在最终的成效上,需要让学生对于知识点能够达到整体性的把握。第二阶段以第一阶段为基础,需要侧重的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技巧性的提升,同时也需要根据第一阶段的地毯式复习所查出来的知识漏洞进行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更加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能够在复杂的题海中变通式的解题,面对更加复杂多端的考试题型,在此阶段也需要为学生开拓更多的解题思路,对于部分题型,除了进行单一化的解题模板式教学,还需要让学生有能力进行变通,以迎接最后的考试。但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为学生归纳出可以实操的解题模板,为学生提供多种数学思想,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等,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例题与错题,有助于最后冲刺阶段的更高效备考。最后一阶段则需要让学生接触大量的题型,开展题海战术,以保持相应的做题手感,每次测试都将模拟真实的考试情况,还原真实的考试时间以及试题难度,在模拟考试中,规范学生的做题习惯,避免出现非智力水平的丢分因素,以最高水平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在此阶段,也需要针对学生的考试压力,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学生出现由于心理压力过大而造成的非智力性失分因素,同时在最后冲刺阶段,可以适当减弱试题的难度,以帮助学生获取较高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减轻学生由于考试压力所带来的焦虑情绪,适当的调整心态有助于学生最终获得优良的成绩[4]。
三、结束语
制定高效的复习计划,有助于复习计划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较大程度的提高高考成绩,这不仅需要教师意识到复习的重要意义,还需要教师拥有大量的备考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详细的复习策略,最终真正有效的助力学生高考,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天空。
参考文献:
[1]胡关哲. 多元教学策略构建高效高中数学课堂探究[J]. 下一代, 2020, 000(005):P.1-1.
[2]曹卫华. "生本课堂"理念下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11).
[3]刘俊俊. 高中数学数列问题教学策略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11).
[4]孙蓓.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J]. 新课程研究, 2020, 000(001):P.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