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构建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珏
[导读]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王珏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53000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且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方向。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以此使数学课堂走向高效。本文笔者便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抽象思维;直观思维;运算能力
        在传统教学理念下,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这样造成学生的能动性得不到发挥,并且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现代教育理念所重视的则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及全面发展,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核心素养是十分迫切且重要的。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应积极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并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同时,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积极构建。
        一、巧设课堂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抽象化思维过程是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舍去其他非本质特征的过程。在高中阶段,数学公式、命题以及定理,这些都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并以抽象的特征呈现到学生面前。为了使学生真正内化并吸收抽象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能力。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设置课堂问题,这样能够使学生从具体化问题中不断探究出抽象的数学知识本质,从而使他们的抽象思维得以发展。
        以“指数函数”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笔者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由2个分裂成4个,以此类推,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个数y与分裂的次数x有着怎样的函数关系?”这样的问题便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使他们寻找到y与x的对应关系,进而得出y与x的函数关系,以此抽象出了指数函数的概念。可见,通过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使他们抽象得出数学概念。
        二、重视教学类比,提高推理能力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这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而类比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推理能力,还能够使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应重视教学类比,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他们联系新旧知识,不断完善认知结构,还能够使学生在推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等比数列”这一章节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笔者首先让学生从“细胞的分裂”这一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列规律,并以此使他们对等比数列产生一种感性认识。在此之后,笔者引导学生类比已经学习的等差数列概念、通项公式总结出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在类比推理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降低了学生学习等比数列的难度,从而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引入实际案例,塑造建模意识
        建模意识的塑造离不开具体的实际问题,并且丰富的材料也是学生建立数学建模意识的背景。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联系实际生活,并渗透感性材料,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使他们不断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主动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进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并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建模意识。
        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教学后,为了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正确选择函数模型,并使实际问题得到解决,笔者分别引入“声音强度问题、分组问题”等实际案例,使学生通过阅读题意,灵活运用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以及幂函数解决相关问题。

此外,在学生运用函数观点分析和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时,便能够寻找到已知量以及未知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再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便能够使实际问题得以解决。
        四、运用信息技术,发展直观思维
        直观思维主要是指借助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来感知事物形态与变化的一种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发展直观想象思维,既能够使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构建相应的几何图形,还能够使他们在科学情境中构建模型。而信息技术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的直观想象思维,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信息化方式,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水平。
        以“向量的数量积”这一章节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向量积的几何意义,笔者采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将向量积以图形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使得数量积的几何意义变得十分清晰,同时,也将向量的数量积所表达的抽象性以及几何意义的直观图形联系起来,以此帮助学生从具体向量积的问题中构建了对应的几何图形。由此能够看出,通过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能够加深学生对向量数量积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能够由此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图形的感知能力。
        五、强化系统训练,提升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最基础的能力。尤其在高中阶段,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都少不了数学运算过程,这直接体现了运算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作为教师而言,应强化学生对运算过程的系统训练。但系统训练不意味着采用题海战术,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训练的题目,并最终使练习做到准确、合理。
        以“直线及其方程”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解决这一章相关的问题,并提高问题运算能力,笔者便结合相关知识进行针对性训练,如:当k为何值时,直线与直线的交点位于第几象限?在计算这一问题时,学生所固有的思考方式便是联立方程组,即:求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再求出k的取值范围。但这种常规的算法过程较为复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笔者便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所隐藏的信息,并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k是动直线的斜率、这个方程过定点P(-2,1)”这两个特点,进而帮助学生得出k的取值范围。因此,通过系统化的训练,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运算的全过程,并以此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与效率,从而提升他们的运算能力。
        六、构建实践情境,提高分析意识
        数据分析是指通过调查获取数据,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并最终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而实践情境便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最强有力的保障,也是学生展开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主题,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实践环境,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情境中获得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提高数据分析的意识。
        笔者组织学生针对全校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类型做了一项实践调查,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置调查问题,再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学生,待收回调查问卷后,请学生对此进行整理、分析,由此观察各个类型的图书所占的百分比,并运用统计表的方式呈现出来,进而得出定性的结论。在实践调查过程中,学生能够经历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也能够整理、分析所收集的数据,进而思考出数据所反映的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隐性目标。与此同时,核心素养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应具备的关键品质与能力。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首先对核心素养建立一个清晰的认知,其次,分析这六大核心素养的内在本质以及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此外,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使高效课堂积极构建起来,并以此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J].亚太教育,2016(26):1-2.
        [2]史宁中.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评价与教学实施[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7(5):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