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办法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汤见英
[导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迫切。

        汤见英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变得越来越迫切。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激发数学学习兴趣的奠基时期,对以后的数学学习与生活运用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引导,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以此来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主体地位;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多媒体
        数学将会是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学习时长最长的学科之一,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对学生的人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当在认真分析当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动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积极运用新型教学法,结合拥有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将较为抽象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的提升。在此基础上,促进小学数学课堂向高效率方向转变。
        一、转变教学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冷静解决面对的问题,还有利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内在的学习驱动力。因此教师应当在立足于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课堂于学生,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学生做好方向性指引,将课堂学习框架构筑完毕之后,大胆让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主提高。在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教师也应当切实履行课堂监督责任,不能让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课堂流于形式,并以此来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添砖加瓦。
        例如,在讲“位置和方向”时,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方向的变化与位置的确认,提高学生的方向辨识能力,我在课堂上加强引导,着重培养学生了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准备环节我先让学生研读教材上的实例,了解方向和位置的变化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时速20km的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学生在研读之后,对东偏南30°的释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台风的位置、何时可以到达A市等问题发生了疑惑,并主动向我寻求解决办法。在自主预习、自主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大胆发问的心理素质,将“不懂就要问”精神发挥出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经过我对这节课内容的讲解之后,学生对方向上某偏某多少度的辨认、速度和距离的关系等知识点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方向辨认能力显著增强。
        二、课前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第一驱动力,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课前导入环节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也同样适用,一个别开生面、灵动有趣的课前导入,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思路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走,保持“不掉队”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应当依据现有教材,挖掘深层次的兴趣点,综合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培养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意识,将高效小学课堂的构建落到实处。
        例如,在讲“比”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我精心设计了精彩的课前导入。在课前导入环节,我首先问学生:“生活中处处都有‘比’的存在,如长度的比、质量的比、数量的比等等,很好的例子就是班级内男生女生的数量之比,既然有这么多比‘比’的例子,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这节课的内容吧。”教室内都张贴着国旗,正好契合教材中关于我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的实例,可以拉近学生与这节课所讲知识点的距离。我对教材中的理论部分做了强调,即“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旨在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的理论内容,将比值中的每个部分都理解透彻,在日后面对有关比的试题时,可以做到头脑清醒,不被细微的知识点所“绊倒”。


        三、小组合作法培养团队精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不仅仅是个人的秀场,还是团队合作的舞台。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越来越成为学生的必备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独立自主意识的同时,应当辩证的看待独立与合作、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做到既独立自主又团队协作,促进不同能力的提高。有鉴于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客观实际,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在小组内搭配不同学力的学生,使其达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效果,有力的促使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例如,在讲“圆的周长”时,测量圆的周长有很多种实际的办法,但最科学、最高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求圆周长公式求出圆的周长。我在小组合作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圆的周长知识点的讲解。在求圆周长时最重要的有三点内容,即半径、直径、π,因为π取近似值,因此只要在试题或者实际生活中得到半径和直径的数据,就可以顺利的求出圆的周长,并与其他知识点结合共同得到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上将半径、直径、π的概念讲解透彻之后,我引入圆的周长公式,即“C=πd或C=2πr”引导学生强化记忆,将公式深深的记下来,而后用试题的方式进行当堂训练,以锻炼学生对新学知识的应用。如综合应用题“这辆自行车后轮轮胎的半径大约是33cm。轮转一圈大概可以走多远?小明家离学校1km,后轮转480圈够吗?”学生在做题时首先应当想到的是求圆周长公式C=2πr,然后根据题中给出的半径和距离,有步骤的算出正确答案。小组合作学习法的优势就是可以兼顾不同学力的学生,达到“先会带动后会”的效果,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这也是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所追求的。
        四、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
        因为数学的学科特点,传统的数学课堂缺少活力较为沉闷,因此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是难题之一。现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高度普及与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提升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趣味度与学生的参与度成为了可能。因此教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室的优势,将图片、音频、视频、思维导图以及知识框架等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任何,在实际应用中抽丝剥茧认真细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对教材内容做适当延展,培养现阶段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其举一反三的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为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贡献力量。
        例如,在讲“百分数”时,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初探。首先在多媒体幕布上展示了几组关于百分数的图片,如手机电量百分比显示、销售额的环比增长率等等,让生活中的百分数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感到熟悉又新奇,使整堂数学课变得生动起来,除此之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播放了一段关于百分数的视频,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百分数时的兴趣。而后将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用红字标出,即“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者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读作‘百分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时,可能会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这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来便于最终得数的确定或者两个百分数之间的比较。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中,可以将知识点转化为图片、视频等信息供学生学习,简便快捷,无疑提高了教学效率,也有利于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
        总而言之,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配合与共同努力。教师应当将新课陈标准的要求落到实处,摆脱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注重学生在课堂主体地位的确立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应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之下,积极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去,有意识的锻炼自身的独立自主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拥有团队将神,将个人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相信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之下,传统教学模式一定会得到创新,课堂效率与课堂质量一定能够得到提升,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能够构建。
        参考文献
        [1]米祥.努力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2011(05)
        [2]崔凤仙.积极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小学教学参考,2010(27)
        [3]张艳英.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