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黄海妮
[导读] 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其他的积极作用

        黄海妮
        广西岑溪市第一小学   543200
        摘要:小学数学的合作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其他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具备良好的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则能更加高效的学习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会受到一定影响。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转变原有的理念,通过高效的合作学习方式来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具备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才能满足当前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合作能力;教学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会在短期内取得成效,需要教师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反复的实践来不断积累经验,从而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充分运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许多应用优势,既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推动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集体的力量,这样能够使得学生不成熟的主观思维逐渐走向成熟,可以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其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相符,能够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更有利于学生高效的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分组缺乏合理性
        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虽然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积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使得教师并没有将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造成。首先是教师没有科学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分组前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是高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但是目前部分教师没有重视前期分组的重要性,使得分组不够科学合理,教师喜欢将学习好的学生分为一组,将学习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这就直接导致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严重失去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意义。
        (二)小组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除了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外,部分教师所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虽然教师能够意识到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长时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得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只会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当成一种辅助教学方式,并不会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该种教学方式上,这就直接导致所开设的合作学习活动会十分形式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学习内容的本质。虽然整节课看上去热火朝天,但是当合作学习结束以后,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的知识内容却少之又少,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一)科学合理的进行分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提高则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教师需要对学习小组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在分配前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性格特点,将优势互补的分配理念融入到小组划分中,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长处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强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这样能够起到良好的积极带动作用,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学习能力教好学生的一些学习技巧和方法,这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感情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班级整体的凝聚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总之,在正式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要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划分,只有保证小组划分的科学合理性才能保证后续学习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指引学生始终处在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上。学习目标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对学习目标进行制定的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注重学生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学生的思维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例如,当学生在学习《认识负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学生认识负数,正确读写正负数”。当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后,学生能够更好的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当完成学习任务以后,学生能够获得极大的学习成就感。
        (三)明确每个学生的责任和学习任务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明确自身的责任,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防止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不交流的情况。在开展合作讨论之前,教师需要将具体的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并且要求每组推选出小组组长、记录员以及发言人等成员,然后每个成员需要定时进行更换,这样能够保证小组成员都能充当相应的职位,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以后则能有较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当学生在学习《圆的面积》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性的任务分配,让学生通过学习讨论的方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四)教师应该全面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认真聆听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思考方向进行正确的指导。如果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完全置之不理,放任学生自主性的进行学习,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偏离正确的学习方向,这不仅会浪费课堂时间,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观察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对于学生在学习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在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以后,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而在下次学习过程中进行优化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随意对学生进行批评,要以鼓励和积极引导的方式来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以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想要更加高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则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科学合理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高效的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的方式来体会合作精神,以此来促进自身合作能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俊杰.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20(27):95-96.
        [2]查定洋.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小学生(中旬刊),2020(07):9.
        [3]苗西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华少年,2020(15):43+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