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蓉利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八一小学
摘要:高效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的课堂目标。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切实落实减负、增效的过程中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为此本文将立足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上,通过科学制定目标,掌握课堂教学走向;增强导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善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三个方面,谈论自己对高效课堂构建的思路,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与学效率,保证学生有效学习质量,从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发展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何为高效课堂,主要指的教育教学效率或者效果能够完成相当高的目标。当然这里不是指的教师课堂的授课量的目标,而是指的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获取自身最大化的知识受益,这是衡量高效课堂的重要指标之一。具体而言,在实践中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始于教师,源自学生,高效课堂以“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活动,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实现和努力,第一师生关系上,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唯我独尊或者师道尊严的课堂地位,积极发展和谐平等、融洽共生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利于课堂师生知识的双边互动,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二教师要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身份,去创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立足良师益友的角度融合学生集体,去发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情绪,一起围绕学生去探索适合学生当前发展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加强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长足发展。本文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感悟基础上,探讨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坚实发展基础。
一、科学制定目标,掌握课堂教学走向
好课的产生起始于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产生的起始点与归宿点。只有在教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上,才能创造出服务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先决条件,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上,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教学工作。第一,备学生。在制定教学目标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喜好和学生知识接受水平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发展状况,只有当教师全面系统的掌握学生的基本学情,才能根据学生反映出的实际学习需要,制定符合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及水平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助力教师有的放矢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二,备教材。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应该对教材有着深刻的理解,能够分析与掌握教材编著者的教育述求,能够有能力突破教材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上灵活化制定相关的教学目标,这样既能保证教材知识的有效落地,也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反之过高的教学目标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性,过低的教学目标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的。例如,在设计关于《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上,第一,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能结合单位“1”描述具体分数的意义。第二,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第三,学生在用分数描述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第四,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的含义,概括分数的意义。第五,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教学目标制定完成后,教师自然对课堂的教学走向有了清晰的定位,也将推动教师找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服务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从而也能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良好的教学开始。
二、增强导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所谓导学,主要指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机结合情境、沟通或者对话的多种导入方式,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推动学生快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后期正式教学奠定教学开展基础。而导学的成功在于师生互动,在实现师生互动中教师要立足“变教为导”“以导促学”“学思结合”的教育指导理念,要做到引导为主,主讲为辅,能够采取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对学生展开启迪性、激发性、探究性教学唤醒,进而使得能够期待性教师后续的教学,以此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同时导学的科学开展也助于师生和谐关系发展,提高师生互动性与交流性。那么在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抽象性,假设教师单一性的讲解数学知识,或者提前促使学生预习正式课程的内容,那么学生自然无法具有主动性、探索性的参与,这也同时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数学内容的反感与畏惧,反而造成坏的教学影响。所以在导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认知喜好和知识接受能力,从而开展具有趣味性、生动化的导学过程,这样自然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观察物体》的内容上,教师通过将生活中的事物带到课堂中作为辅助性教具,并且选择一些不规则的物品,推动学生多角度进行观察,促使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际形状绘画出来,这样不仅助力学生理解物体的三视图知识,也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能够为后期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教学基础。
三、善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具之一。信息技术集合声光影像为一体的多媒体教具,有着传统无法比拟的教学优势。能够将传统静态化的知识转变为趣味生动、直观动态的画面,这样更加容易使得学生理解。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加能够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本身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而且在面对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具象化思维向抽象化思维发展的初步期,那么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工具,根据小学数学具有抽象化或者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上,有效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有效为学生在课堂创设直观形象、动态立体的仿真性教学情境,这样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课堂学习上,不仅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理解能力,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自然能够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图形变换》的内容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制作课件,然后为学生呈现一些平移、旋转的图形演示动态图,然后教师再利用实际物品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直观认识,在教师进行平移或旋转的现象上,让学生指出不同变化情况下教师所处的位置。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明确图形变换的方式以及特点,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并使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还能够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实现教之有效、学之高效的课堂盛景。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中,教师要清醒认识到这是一项复杂性、长期性的教育工程,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提升自我教学的高度,积极在实践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开展实践、验证、再实践的教研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才能务实性创编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进而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下,才能提升师生知识双边互动,从而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有效学习质量,顺利实现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骆文辉.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5):187-188.
[2]史卫红.巧用网络技术,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课堂[J].华夏教师,2018(33):72-73.
[3]王鹏程.谈如何从细处着手,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8(3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