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枢腾
青岛市山东路幼儿园26607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际逐渐地成为了信息交流中的热门话题,有效的交际不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实现快乐的共享。而培养人交际能力的最佳时期则是在幼儿时期,有效的引导,能够让幼儿在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中受益良多。基于此,本文将对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展开研究。
关键词:幼儿;同理心;培养;
同理心是幼儿分享快乐与感受到他人带来的快乐的关键,一方面,能够让幼儿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事物,学会采取合理的方式让沟通变得舒适起来,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幼儿对快乐分享的理解,学会感受他人传递的情感,促进幼儿思维意识的提升,而这些也正是成年人在社会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由此可见,社会性发展在幼儿的人格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分享快乐,浅谈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善于倾听,以同理心对待孩子
幼儿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尚未全面,但心思敏感,对周围人的情绪感知较为敏锐,因此,在这一阶段,幼师如何开展教育至关重要,如果幼师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仅自己的主观意愿制定教学方案,让幼儿按部就班地参与到活动与学习中,不仅会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因此,幼师在引导幼儿的过程中,要善于聆听幼儿的真实想法,站在幼儿的角度上,以同理心对待孩子,挖掘幼儿的实际需求,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设计教学环节,使幼儿获得舒适的学习体感感受,逐步地感受到获得的乐趣,并在幼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建立起同理心,学会如何与他人分享快乐,实现在幼儿园中班中的社会性发展教育。
例如:幼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分享班会,让幼儿将自己认为有趣的一本书、一件事、一首歌等,在班会中分享给其他幼儿,使幼儿能够获得充分地展现自我的机会,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使幼师能够对幼儿身上的优势与不足拥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纠正,为幼儿同理心的提升提供有力的支撑,实现幼儿园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有效融合。
2创造情境启发幼儿的同理心
在以往的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中,幼师通常采取“讲道理,摆事实”的方式教学向幼儿传达同理心的思想,但最终呈现出的教学效果往往较为浅显,究其根本在于,幼师对幼儿阶段的幼儿的心理成长特点以及需求的了解并不全面,未能将幼儿摆在合理的位置上,致使幼儿无法有效地消化幼师讲授的知识与理念,削弱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幼师应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调整,利用情境创造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的同理心能够得到良好的启发,认识到分享快乐的重要性。此外,为加强情景创设对幼儿的影响力,幼师还可以引入现代化学信息技术教学工具进行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听觉、视觉给予幼儿刺激,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今后活动中,实现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有效价值。
例如:幼师可以依据“分享快乐”这一主题,选择《每一个善举》开展绘本阅读课程,为幼儿讲解主人克洛伊的回忆故事,创造情境,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文章主人公深深的懊悔的心理活动状态。在绘本阅读结束后,幼师需要与幼儿一同对绘本故事进行探讨,并采取引导为主的方式,向幼儿提出问题,如:“富裕与贫穷能够成为人与人交际的条件吗?”、“我们应当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分享快乐的益处是什么?”等。引发幼儿对绘本内容更深层次的思考,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唤醒幼儿的纯真与善良,使幼儿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身边的同学、幼师、家人,将快乐传递下去。
3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
幼儿天性活泼,对游戏具有本能的热情,幼师可以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能够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一个较为轻松自由的环境下,潜移默化的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幼儿的同理心,使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能够对幼儿的成长带来良性的影响力。例如:幼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快乐的传递”游戏,首先,幼师需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将幼儿科学的、合理的分为几人一组,然后,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进行小组内部讨论,设计一个节目,如:唱歌、背诵、讲故事等,给予幼儿主动权,突出幼儿的主导地位,激发幼儿的团队荣誉感,使幼儿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节目的编排中,并在表演的过程中深刻地感受与他人分享快乐的乐趣。活动的最后,教学需要组织幼儿进行拉票环节,营造出积极的、踊跃的课堂氛围,使幼儿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班级体验游戏的魅力,并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下,采取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中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地实施中班幼儿社会性教育,培养幼儿分享快乐的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幼师应做好长远的打算,从幼儿未来的发展角度考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幼儿,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改进教学方案,让幼儿时常在幼儿园的学习中获得新鲜的感受,给予幼儿不断探索的动力,推动幼儿教育目标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彭芳.让幼儿园成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乐园[J].山西青年. 2013(16):65.
[2]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模式的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1(1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