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蓉秀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353100
【摘要】情境式运动环境是幼儿园运动活动的一种较为新型的组织形式,充分利用幼儿园内自然生态条件,创设情境式的运动环境、精心设计适宜的运动游戏和有效的指导策略,激发和培养小班幼儿运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情景式 户外环境 运动兴趣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由于其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人际关系,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游戏活动的内容、材料和伙伴,从而受到广大幼儿的喜爱。根据新建的幼儿园的优越条件,我们利用生态式的户外环境,挖掘资源,创设情境开展小班幼儿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培养小班幼儿的运动兴趣,让富有情趣的体育活动使幼儿的运动能力获得充分发展,身心也获得充分愉悦。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运动兴趣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难以理解和掌握体育活动的规则和步骤,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创设游戏性、竟赛性情境、通过扮演角色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一)体验情境
以幼儿熟悉的生活经历和熟悉的角色创设的情境,更能让小班幼儿投入运动,如情境游戏活动——《我是小司机》训练平衡,训练幼儿看信号变换速度跑和上下坡的技能。利用户外环形跑道设制了一条车道,有停车场、小山坡、红绿灯、终点站组成,幼儿手提纸箱车,看着红绿灯的变化,学做合格“小司机”,不仅锻炼孩子们的体验,还能使幼儿懂得在现实生活中不能乱穿马路,要做一个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公民。
(二)想象情境
在探索性情境想象活动开展前,以故事、儿歌或谜语的形式,通过活动情境去启发、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创编自己喜欢的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如体育游戏《龟兔赛跑》,利用的是人工草地和升旗台。在活动前出示道具:小兔头饰、可以背的坐垫、拱形门、跳圈,让孩子们根据故事和材料进行想象、创编,幼儿在这个活动环境中经过实践、探索、想象创编出情节,孩子很感兴趣,都争抢着交换角色比赛,连体弱的孩子也不示弱。整个游戏中,孩子对运动形式、过程非常感兴趣,通过游戏有助于孩子形成顽强、自信的品质及团结友爱和集体荣誉。
(三)自主情境
在开放情境式运动中,教师一般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孩子的自主活动,在运动中随机引导幼儿进行情境探索。我们在开放情境式体育运动中提供各种动物和人物头饰和不同层次的小器械,例: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索并在“玩伴”的引导下,在探索出情境《给小动物盖新房》,孩子们推着小车,里面装着“小砖块”,带着小动物,越过小桥、斜坡、绕过小树林,到达草地,把“小砖块”放下搭成“小房”,并把小动物放在新房里。通过这小小器械的玩耍,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情境,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欲望和对运动的兴趣。
二、设计游戏、推进幼儿运动的兴趣
(一)情景性游戏
通过形象直观思维,增加体育游戏情节的兴趣。在情景式户外体育游戏中,教师注重给幼儿设计完整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与游戏材料尽情互动,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如情境游戏《快乐的小兔子》,利用草地真实的场景,幼儿扮演着“小兔子”,听音乐跳到草地上,分散练习向前跳。在“捉蝴蝶”时,分散练习向上跳,鼓励幼儿大胆跳跃。当听到“大灰狼来了”的信号时,快速跑回家里。游戏重复推进里,增加“拔萝卜”,新投放的活动材料-——球,提高了幼儿运动兴趣。整个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故事般的情景中既锻炼了身体,又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多样性的游戏
设计情境式体育游戏时,也要融入适合小班幼儿的基本运动技能,如:走、跑、跳、爬等,如情境游戏《小小救护员》,老师将活动贯穿于幼儿营救受伤的小动物过程中,幼儿扮演小小救护员,走过独木桥、跳过小河、爬过高山,绕过小树林将受伤的小动物救回来。这样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并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幼儿走、跑、跳、爬、绕等这动作都得以练习。除此之外,活动中老师还结合游戏情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幼儿由被动模仿变为主动探索,活动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三)层次挑战性游戏
设计户外情境式体育游戏的内容,我们遵循幼儿动作发展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循序渐进,提供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如:刚开始我们创设的《小动物搬新房》游戏,提供难易不同的两条道路和两种山洞,让幼儿抱着球走过小路,钻过山洞,到达预定的地点。随着幼儿动作的发展,我们增设独木桥和有一定坡度的桥,增加高山和坡道等,让幼儿抱着球爬上攀爬架,滑下斜坡,幼儿有了新的尝试,提高幼儿的运动兴趣,提升幼儿运动能力。
三、有效策略、稳固幼儿运动的兴趣
(一)情境角色扮演策略
幼儿在情境游戏中扮演情境中的角色,以角色扮演贯穿整个活动,这种角色的设置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并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体育游戏《网小鱼》,利用小水渠——“小河”,幼儿扮演小鱼的角色,在真实的场景里游戏,小朋友们在“小河”里一边念儿歌一边模仿小鱼游的动作,当念到"网鱼了"的时候,幼儿要快速游回岸边坐下,这时躲在一旁的"渔民"就跑出来钓鱼,那些没有很快游回岸边的小鱼被钓钩碰到,就要被小猫抓到,这样生动有趣的儿歌,角色扮演,猫钓小鱼情节的设置,孩子们保持着高度的游戏热情,活动效果十分显著。
(二)任务目标竞赛策略
让幼儿带着任务在探索中运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在《小兔拔萝卜》中,教师设置两种不同的路线,幼儿带着到菜地拔萝卜的任务选择路线,到达目的地,带着萝卜回家,完成任务的信念驱使着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逐步提升游戏难度时,比赛看看谁更快拔到萝卜,使游戏充满着挑战,比赛时激发了幼儿的好胜心,能保持着浓厚的运动兴趣。
(三)材料隐性吸引策略
在运动材料上作指示标记等,使该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不用教师一一讲解、指导,孩子们一看就知道该怎么玩,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如在《小猫学本领》这一活动中,充分利用人工草地宽阔的场地,为孩子们提供了弓形门、垫子、塑料圈、平衡木、海洋球。先让“小猫”自由学本领,看看他们在游戏环境中会用哪些材料干什么、怎么玩,让幼儿“试一试”“想一想”“说一说”。当幼儿尽情的玩耍后,再让孩子们带上小猫头饰,组织集体进行练习,游戏“捉老鼠”又一次把活动推进高潮。
幼儿园情境式的体育游戏活动改变以往单纯注重幼儿运动技能的做法,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自主运动的空间,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过程中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符合小班幼儿身心特点及发展的需要。小班幼儿通过快乐的情境游戏,从培养兴趣到锻炼技能,从情感体验到实践成效,不仅获得快乐,也增长知识和经验,达到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良好品质形成的目的,使幼儿身心得到活泼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