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丽 张玉琼
湖北省五峰县采花中心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与创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在迎来创新与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传统教育理念所带来的教育弊端。而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遵循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要求,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困境;对策探究
前言:语文一直都是贯穿于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学科,面对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而不是一味地专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素质教学优势,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困境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形式单一僵化
在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于大部分语文教师的影响是十分深远且深刻的,这也导致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无法很好地适应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还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难以意识到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而使得当前还是有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仍然沿用着传统僵化的教育模式。鉴于小学生的年龄限制,所以他们本身并不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制力,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总是会盲目地认为只有一味地输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使得“填鸭式”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大部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呈现出“你说我听”的教学状态。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体现
根据上述所说,传统的教育理念促使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习惯于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会将学生长期置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而教师则占据着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地位,因而忽视了学习才是学习的主人这一事实,以致于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性较低。所以大部分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都严重缺乏良好的课堂互动,无论是教师与学生还是学生之间都缺乏友好的互动交流,这样一来也就阻碍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自然也就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相对局限
纵观现阶段的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可以发现,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都习惯于完全依赖已有的语文教材,其教学内容也过于侧重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教学,这也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没有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的意识,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人文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进而还可以对教学素材进行适当地延伸,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和文化内涵。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教材开展照本宣科和按部就班的教学活动,这样只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对于语文学科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有效改善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小学语文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因此,学校应当注重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尤其是要让小学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自身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进而能够将传统的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教育目标,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所以,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从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入手,严格遵循和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征,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以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展开教学,从而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综合素养。
(二)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要想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就应当注重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的关键内在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的方法,发挥情境教学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和课程内容,创设出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自主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在执教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这个故事的动画短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文中所描写水的深度,以及小马所遇到的困难。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情境导入,可以有效迎合学生的兴趣所在,从而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伊始就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有助于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主体地位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总是被“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所占据,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有效的体现,自然也就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积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打破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执教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要求学生能够大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我变成了一棵树”进行续写,让每一个学生依次说出“如果我变成了一棵树.......”。为了帮助学生开发自身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进行示范举例,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不要对学生加以过多的干预和限制。从而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课堂参与性,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乐趣所在。
(四)注重延伸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能够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拓展和延伸,以此来丰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起到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素材积累和文化内涵的作用。例如,教师在执教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幻灯片为学生展示文章中所描述的画面,以及实际生活中所存在的画面,以此来让学生形成一个直观的视觉冲击,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随后教师在授课结束之后,还可以为学生展示近年来世界各地所发生的重大生态危机,以及人们为了环保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所做出的有效举措。从而能够让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入的认知和感受,进而能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知识,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新课标所提出的教育要求为基础,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实际教学的弊端所在,并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摒弃传统僵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积极优化和完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从而能够通过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创设趣味教学情境以及注重延伸教学资源的举措,有效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构建真正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雪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24):204.
[2]黄家明.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0):55-56.
[3]徐一丹.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策略[J].职业技术,2017,16(07):97-98+105.
[4]韩维亮.浅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新区,2017(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