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王鸿雁
[导读] 虽然国家要实现教育公平,但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王鸿雁
        安徽省合肥市阿奎利亚学校魏武路校区(双墩初级中学)
        摘要:虽然国家要实现教育公平,但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最明显的就是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不同,这种不同表现在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甚至是教师素质上。因此,为了缩小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有必要。将信息技术引入初中语文教学,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教学环境,大大提升教学效果。立足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扩充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提升语文素养”四个方面入手来实施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多媒体技术;学习热情;教学效率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的步伐不断加快。对于农村而言,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个亮点,这也是农村语文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毕竟,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进行应用可以在节省很多教学资源的前提下,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而言,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对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上可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农村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只能对教材的课文进行逐句讲解,通过语言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但是这样直接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课堂氛围变得枯燥乏味起来,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变这种现状,利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活跃起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对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课文《三顾茅庐》进行教学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有关“三顾茅庐”这个章节的剧集,让学生在图像和声音结合的情况下了解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和故事背后的本质。毕竟,比起文字而言,电视剧能够通过真实的场景、演员的表演可以展现出原著的更多细节,同时学生通过影像得到的信息也不会容易遗忘。而且比起读课文,学生们总是喜欢看电视剧的。教师在学生看电视剧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三顾茅庐是刘备在徐庶口中得知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便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兴复汉室。再看完视频后,教师教给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向学生提问:“诸葛亮真的是因为被刘备礼贤下士的诚心所打动而选择辅佐他吗?”其实也不尽然,教师可以拿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举例子,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自行想象:“假如你是诸葛亮那么牛的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你出去就业肯定是要当CEO的,现在你的面前有三家公司可供选择。曹氏集团属于全球五百强的上市公司,企业背景待遇福利好,鉴于旗下能人异士众多,总经理就不要想了,去了也就是个部门经理。孙氏集团也是如此,况且企业规模只能说是中型企业。而刘氏企业还处在上升创业期,虽然发展规模小,但是总经理职位空缺,手下还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专业技术员,董事长刘备也没有很大能力,去了就可以掌握绝对的话语权。”教师给学生分析下来,学生就能很快地领悟了诸葛亮选择刘备的原因,也能对三国的局势有了初步了解,能够看到更多背后的真相。
        二、扩充教学内容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教师只能用“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来为学生讲述教学内容,黑板的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上面写板书也要浪费时间,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比如,教师在讲到九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可以针对这篇课文讲述很多内容。

首先,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下这首诗歌的作者林徽因的生平,然后再跟学生说一下这首诗的出处。有人说这首诗是林徽因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也有人说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关于这些猜测,教师就可以引出林徽因和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这三人的感情纠葛。教师在讲完林徽因的感情故事后,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诗歌朗诵,让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旋律下倾听诗歌,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在脑海里配合着诗歌的文字进行想象,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试图去体会林徽因创作这首诗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在听完这首诗歌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根据你们听到这首诗歌体会到的情感,你们认为这首诗是林徽因为徐志摩所作的还是为她的儿子所作的?”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扩充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节省了时间,给学生留下很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的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识的难度,变难为易。比如,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提前制作有关课堂教学内容的课件,像教师在对九年级下册《出师表》的教学中,首先就要收集材料制作好这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出师表》这篇文章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重要性以及对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诸葛亮的忠诚之心。这篇文章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课件介绍完文章的写作背景后,清屏后随之出现的就是诸葛亮的画像和简介,然后教师可以点开课件中插入的视频链接,让学生欣赏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片段。视频结束后,课件显示出整篇文章的翻译原文,教师让学生了解这篇课文每一句话的意义后,可以为学生分析一下诸葛亮文学语言的艺术。文章先以刘备为依托指出目前蜀汉的困境,然后向刘禅写出为了走出这种困境而采取的措施,也写明了超堂中可以信任、启用的臣子。然而,诸葛亮在中间指出后汉衰败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写到这里诸葛亮的话就已经冒犯了天子,倘若是刘备还会虚心接纳,但是刘禅并不是一个明君,诸葛亮这样说只会起到反效果,惹来猜忌。所以后面诸葛亮就开始自贬,把自己说成是“卑鄙”的布衣,有先帝才有了他的今天,最后才揭示写作目的,劝谏刘禅举兵北伐,让刘禅容易接受建议。多媒体的应用简化了教师的课堂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也是学生日后全面发展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画面,给学生还原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意境,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比如,教师教学文言文《岳阳楼记》时,就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岳阳楼的全貌。在空间上,教师向学生展示岳阳楼的每一处景观,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景象了解岳阳楼的雄伟壮阔。在时间上,教师向学生展示处于不同时期的岳阳楼,无论是阴雨连绵、寒风怒吼时的岳阳楼,还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的岳阳楼,都别有一番风味。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为学生详细地介绍岳阳楼的历史、建筑和风景。当学生亲眼领略到岳阳楼的美丽时,就可以对文章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在阅读过程中反复想象、品味和感受,从而提高自己在语文上的学习素养和境界。
        总而言之,教师在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教学效果,运用得当可以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潘大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12).
        [2]蔡娟.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引文版:教育科学,2016(08).
        [3]杨虎军.信息技术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