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对高中语文的文学名著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孙东亮
[导读]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文学名著阅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孙东亮
        河南省鲁山县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  467300
        摘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中,文学名著阅读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细节,在教师的教学下,总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教师采用名著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名著的背后不仅是一个由无数人物构成的传奇,还饱含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名著,可以增强对文学名著知识的掌握,实现综合发展的目标。立足于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心理”和“分析故事背景”三个方面入手来对学生进行文学名著的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人物形象;人物心理
        高中语文的名著教学将学生引领到一个新的阅读理解的学习阶段,教师对名著作品的讲解将课堂的语文教学推动到了另一个高度,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不是每一个古代文学作品都能成为名著的,名著之所以是名著,首先从宏观上来说它必须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局势发展和社会矛盾,从微观上来说它的细节一定暗含着“人性的必然”,能让人得到人生的感悟。如果学生想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把一本名著理解透彻是非常有用的,而教师可以对名著进行全方位的解读,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一、分析人物形象
        每一个精彩的故事一定是由无数形形色色风采不同的人物构建而成,而名著中每一个人物的设计都不是作者的空穴来风,从来都是有迹可循的。每个人物的面貌和性格都是由这个人生活的环境和经历的事情所决定的,并不是无中生有。比如,在教师讲到《林黛玉进贾府》时,就可以对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这个人物进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是出自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一个节选,讲述的是林黛玉第一次进入贾府的情景,借黛玉之眼铺开书中的人物关系,是真正揭开所有故事的序幕。文中借贾宝玉之眼对林黛玉的面容描写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的老家是在苏州,作者对林黛玉的面容描写正是迎合了“江南女子,温婉如水人似月”的说法。而林黛玉性格中的多愁善感和孤标傲世也与她的身世有关,自幼母亲早亡,只得父亲抚养,而父亲又忙于朝堂之事,无法代替母亲的身份关心女儿的成长以及倾听女儿的心事,这就造成了黛玉内心敏感且又多愁善感的性格,这也是文中为什么她初到贾府却小心翼翼的原因,在贾府没过多久又死了父亲,造成黛玉永远要寄人篱下的处境。

有时,极度的自卑才会产生自傲的性格,孤傲也是黛玉用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的一个面具。
        二、分析人物心理
        文学名著中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都为了向读者展示人物更加立体的形象以及对人性的挖掘。在故事中,人的语言可以骗人,但是作为“上帝视角”的读者在故事中看到的人物的心理活动不会是谎言的,他们在心里说的话是最能真实反映他们的性格。比如,教师在讲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就可以着重对文章中的老人的心理进行分析,来向学生展示老人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命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只有老人一个人在海面的船上,所以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而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老人的心理描写观察老人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当老人第一次和鲨鱼决斗时,他想:能够撑下去就太好了;这也许是一场梦,我不能阻止它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去你妈的吧。这三次心理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老人面对危险时的乐观主义精神、在困难面前不怨天尤人,而是积极地勇敢抗争以及和鲨鱼决斗的坚强决心。
        三、分析故事背景
        在名著作品中,作者永远都是用故事中的人物、事件以及种种场景折射出这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的现实矛盾,来达到讽刺现实的目的。在教师讲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就可以借林冲流放到沧州在山神庙的遭遇以及最后逼上梁山来分析这个故事所处的时代背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中国名著《水浒传》,讲述的北宋末年,权臣当道,民不聊生,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走投无路,奋起抗争的故事。这一年零八位英雄中大多都是草莽、平民出身,但林冲的出身却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教科书会选林冲的故事章节作为学生的教学课文。林冲,出身于朝堂,原是八十万禁军强棒教头,只因妻子被太尉高俅的养子高衙内看上而屡次遭到陷害,“风雪山神庙”这个章节讲得正是林冲被陷害流放到沧州,即使是这个时候的林冲也没有“上梁山,反朝廷”的想法,直到知道高太尉仍然不放过他,还派人来杀他,这才为他以后“逼上梁山”埋下了伏笔,这也讽刺了当朝皇帝任人唯亲,亲小人、远贤臣,宋室朝廷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的现象。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学名著,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通过分析文学名著的人物、心理、背景来向学生展示文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慧敏.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
        [2]岳镇.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科普童话,2018(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