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绘本提高低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杨瑞
[导读] 在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外资源的引入逐渐走入小学课堂中,

        杨瑞
        兴旺鄂温克族乡中心学校  黑龙江省讷河市  161341
        摘要:在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外资源的引入逐渐走入小学课堂中,“绘本热潮”就是其中之一。绘本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在绘本中,有很多故事情节符合学生当前的认知,学生愿意阅读和思考。并且,数学绘本中的故事内容和数学知识有关,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提升。将绘本故事与数学教学内容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将数学绘本有效恰当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教师应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绘本教学;小学低段数学;有效性
        儿童绘本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小学低年级阶段最佳的阅读资源。不同于传统的数学教材,绘本以精美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组成,被广泛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受到了重视。但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依旧广泛,绘本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如何更好的将绘本和低年级教学相结合。下面,本文就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运用绘本的优化方式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绘本教学的认识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进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现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关键。虽然大部分教师认可绘本教学带来的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应试理念的影响依旧广泛,教师没有加强对绘本的学习和了解,绘本教学经验不足,教师之间相互交流机会少,更没有绘本教学的相关培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绘本教学内容的选择、使用、实施与评价等内容不能很好的把握,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升。
        (二)绘本选择没有结合学生实际
        想要有效开展绘本教学,需要教师选择贴合学生实际的优秀绘本。在目前,绘本种类较多,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多,并不是每一种都适合学生当前的阶段和法治。所以,当教师选择绘本的时候,需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如,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阅读感知能力、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选择和学生相对应的绘本内容,也没有对不同绘本进行对比,选出科学的绘本内容。导致学生无法有效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缺乏对绘本教学的正确评价
        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结果、反思和评价也是自主学习中一项重要的环节。当学生完成课堂学习或者考试之后,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查和反思,思考自己的问题所在。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教师并没有评价学生的绘本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学习完绘本后,对知识记忆的效果差,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对于绘本教学非常重要。人的兴趣使然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当学生拥有了学习乐趣,学生才会在心理的驱使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记忆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情境创设能够为学生呈现丰富多样且具有趣味性的画面,学生在直观体验中,趣味性的画面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很容易进入到画面中,自愿学习、接受和记忆知识内容。
        例如,在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时候,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的思维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尤为突出。如果直接为学生讲解解题思路,学生会因为数学的无趣而出现枯燥的学习感受。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中,结合绘本故事开展教学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展兴趣。以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数学内容的教学为例。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利用松鼠分坚果为绘本情境出应用题,教师引导学生:“小朋友们,松鼠妈妈因为事情要离开家几天,给了小松鼠分十个坚果。小松鼠第一天吃了两个坚果,第二天吃了三个坚果,第三天其他小动物拜访,小松鼠给了它们三个坚果。请问,小松鼠现在还剩几个坚果?”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学生的积极性被有效激发,都在认真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就为学生讲解其中的解题思路,学生也愿意学习,不会排斥数学。运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发展学习的乐趣,为学生带来一种“突然”的感觉,唤醒学生的记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创设趣味情境,数学问题和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合理选择绘本,引导学生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可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思维拓展都能得到提升。而在数学学习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一种自由的思考环境中,能自主提出问题,还能在此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但是,教师选择的绘本内容没有贴合学生的实际,导致学生无法积极进行思考,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前掌握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绘本故事。这样的选择方式,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得到了发展,学生也能在阅读绘本中,感知数学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容易被故事情节和图画吸引,从而喜欢课堂。所以,在绘本选择中,教师要选择能够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习能力的绘本。以绘本《超级眼镜》为例,在这本绘本故事,讲述了寻找规律知识的故事。为了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就为学生设计问题:“同学们猜猜看,在一天的行程中,艾迪掌握了什么规律?”经过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非常容易说出其中的数学原理。学生的数学思维被打开,从而进行积极的思考。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艾迪,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猜测教师提出为问题。通过借助有趣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学生会安静的进行思考,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让学生在绘本中掌握数学、思考数学,体现了数学绘本的价值所在。
        (三)开展绘本表演,积极进行评价
        角色扮演是通过让学生进入到某个角色或着某个环境中,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想法的一种学习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为学生设计绘本表演活动,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学生会在扮演中,能够将绘本语言、动作、情感充分表现出来。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感受角色的体验,更好的理解绘本内容,接受课本知识。而积极评价学生,能树立学生学习自信,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喜悦,也会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让自己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实现自信感的提升。
        例如,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绘本表演。在课前准备中,教师要选择合适的绘本内容,挑选的绘本知识要符合学生的实情,要让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能有所体会。并且在选择绘本的过程中,还要看绘本故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激发出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让学生自愿加入到学习活动中,在生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在快乐学习中体会知识,提升记忆效果。以学习绘本《大熊的储藏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当学生阅读完成这本书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拟大熊,通过对东西的分类整理,使学生学会了分类、整理的数学概念。最后,教师要利用灵活的课堂评价,评价学生的表演情况,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这样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从而不断提醒自己,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儿童绘本,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有话可说、有问题可以谈论,会变得爱上绘本,发展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绘本内容,提前了解学生的实情,结合绘本和教学内容,通过
        等方式,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摆脱原有低效的学习方式,提升记忆效果,还能在不断的学习中,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动力,发出热爱学习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朱雅萍.借数学绘本激趣引思,助小学生低段概念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15(3).
        [2]施冬霞.构建数学绘本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J].小学教学研究,2017:68.
        [3]蔡江炜.以数学绘本颠覆传统,重建儿童的数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