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伟
玉田县亮甲店镇孔五官屯中心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能够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学生能否高效地消化吸收数学知识,将直接影响到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格外重视这阶段的教学。本文中,笔者从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课前充分预习,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开展生活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谈谈开展有效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方法与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如何高效地让学生接受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摆在每位小学数学教师面临的问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难以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学生,因此教师势必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进行教学思路和方法方面的改革,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较低,积极性不高,课堂上的反映比较迟钝。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专心学习和思考,由于这类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不专心听讲,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为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开展趣味性教学,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更大的数”这节课时,教师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回想下10个1000是多少数,10个10000是多少数,10个100000又是多少数,然后让学生在计算器上拨出8万,2个5千万,然后,让学生一个百万一个百万的数,数到3千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到更大的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能动性与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相比,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激发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积极气氛,而且学生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与互动,能够产生思维的碰撞,取长补短,做到优势互补,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实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读书调查”这部分内容时,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从课堂上和日常生活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哪本是你最喜欢的呢?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这堂课我们来进行一场读书调查活动。”教师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设计的调查表和调查结果。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调查成果。教师从中挑选出比较符合要求的调查表,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统计表才能既简单又能完整地收集数据。接着,教师让学生先独立地画出条形统计图,表示全班学生的读书情况,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课前充分预习,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年级学生经过前面几年的数学学习后,积累了足够的数学知识,养成了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法,能够独立地进行学习和预习。预习,是学生接触数学新知识的首要环节。预习也是一种心理接受的过程。培养学习进行预习的习惯和让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小学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是连续的,因此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不断的已有数学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的。通过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一个时刻接受新知的状态,通过预习,学生对课堂上教师要讲的内容有个初步的认知,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了消化吸收,并对疑惑和难解的部分进行标记,课堂上可以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既提高了教师讲课的效率,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未知问题的兴趣,使听课具有针对性,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列举身边的事物来理解概念,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到家附近的文具店了解文具的价格,试着把其中的价格分成两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以陪同子女到文具店购买文具。(假设书包45元,文具盒2元,圆珠笔1.5元,铅笔1.5元,橡皮0.5元,日记本5元。)看到商品的价格标签后,家长问子女:假设要买一个书包和一支铅笔,应该给收银员多少元?100元够不够?收银员又应该找多少零钱?家长在讨价还价的时候,可以问问子女比原来的价格便宜了多少。以此,让学生预习小数的知识。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习惯了灌输给学生理论知识,不注重学生的数学实践,无法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得学生空有满腹的数学知识,而无用武之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用数学知识指导生活,实现理论和生活实践的结合。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分数和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带领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寻找一下生活中与分数相关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这个概念,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和生活的联系的认识。如,有的学生借助百度百科来理解分数。了解到,不同的书籍关于分数的定义是不大相同的,而且还有真分数和假分数之分。这样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印象。有的学生从生活中举例,如麦当劳推出三个优惠套餐,A套餐原价35元,现价28元;B套餐原价42元,现价29.9元;C套餐原价65元,现价47元。假设要买一个优惠幅度最大的套餐,就可以用分数的知识来计算出最优惠的一套。分数虽然是小学数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会经常用到,让学生从现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情境中提取数学问题,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总之,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能够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养。对于小学四年级的数学教学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学生能否高效地消化吸收数学知识,将直接影响到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开始,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的心理准备,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小组合作,发挥学生的作用和积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问题,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彭刚.核心素养条件下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137-138.
[2]林建欣.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究[J].科技资讯,2020,18(22):140-141+144.
[3]徐孝勉.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关于小学数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52-53.
[4]陈磊.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J].赤子(上中旬),2015(18):33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