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彩梅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黎洞小学广东梅州,514441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我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校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长期以来,我县农村小学教学硬件设施基础薄弱,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差、错别字多、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达能力差、作文能力比较弱。
一、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受到我国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目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一直沿用落后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学生采取机械记忆的方式,对大量的课文进行背诵。长此以往,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并未取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以维护自身权威的形象,缺乏与学生密切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在讲完课堂内容后便直接离开课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此外,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疏远,学生因感到害怕而不敢积极地发言,整个语文教学课堂陷入至沉闷的氛围中,无法保障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
1、优化语文教学环境
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建设与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在各种环境和多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真正的提高。
教师树立大语文学科观念意识。语文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大语文教学的语文学习的材料应是广泛、多样,现有的教材只是这些学习材料中的一部分。教师可将一些篇幅不长,内容隽永,难度适中的优秀诗文积累起来,编辑成册,作为学生共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能开阔眼界,获得多角度的知识和认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加强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
①以人为本,精心设计。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不要低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只重视少数学生。
教师要精神饱满,以信任、期待的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挑战和乐趣,从而学会学习,乐于探究,并形成学语文、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②大力借鉴传统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和顿悟,这些方法是符合汉语文学习规律的,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应该大力继承。对于古诗文的教学,就要重视在课堂上让学生诵读、吟咏、背诵、默写,强化积累,增强文言语感,使学生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根基。
③加强语文课堂训练,活化语文教学。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重视语文课堂训练。语文知识的传授是必要的,但不必为传授而传授,应该结合练习进行传授。语文训练多种多样,如阅读训练、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等等。应该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量的训练任务,使课堂动起来,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3、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语文资源,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的田园风光和野花野草中无不蕴含着无尽的知识,而这些资源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把“泥土”和“草叶”装进书包,把“鸟语”和“花香”带进课堂,让学生到田野去,到果园去,亲近自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赏农景、干农活、记农事、写农民。例如可以开展家乡风俗、家族故事等调查活动,可以搜集春联、民间故事、民间传说、农谚、歇后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调查集镇店铺招牌广告文字规范使用情况,也可以调查研究小城镇发展变化的情况,等等。书本以外的农村生活是农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让农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充满泥土和草叶的芳香,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拓展求知的空间,又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小学语文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任务、各方面的任务都需要完成。小学语文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内涵。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学生完全突破了教材的束缚,找到了新的生长点。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综上所述,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会在这方面继续深入地研究、探索和实践,力争探索出适合提高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具体途径,既符合农村小学生实际情况,又可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切实提高我校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农村小学顺利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师丛书
2、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技能
3、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研究
4、论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