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情境激活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李士珍
[导读] 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

         李士珍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236800
         摘要: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未来数学的学习。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单一、机械的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随着教改的深入,情境教学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以实际教学为背景,阐述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情境;创设
         数学是小学教学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伴随我们学习时间最长的科目之一。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要高于抽象思维,而数学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基于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意义
         新教改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目前,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改变对学习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实际的生活问题,将晦涩难懂的数学问题变成直观生动的数学游戏。要想做好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精心准备、深挖教材,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身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教学情境,发给学生印有人民币图案的卡片,让学生选择自己中意的产品,在购买产品的过程中,要说明自己购买的原因,计划要花多少钱,自己还剩下多少钱。学生在教师的一系列问题中,分别罗列出了自己的购物清单,并做好的购物计划。

这种情境教学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复习了加减法的内容,让学生熟练地使用了人民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新教改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来构建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数学思维。从教学实践反馈我们得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在旧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知识,并不断完善和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做好教学主体的作用,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动性,教师则需要做好引导工作。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然后用直尺分别测量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经过学生的测量,准备计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经过学生的观察总结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同,长方形有两条边相同,再求解正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相加,长方形是两条边相加然后乘以二。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发现求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经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发现,周长公式可以为长加上宽,然后再乘以二便可以求出周长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总结出了周长的公式,充分实现了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三)创设竞争情境,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生具有显著的竞争意识和喜欢表达的特征。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竞争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竞争的刺激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有趣的图形》内容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讨论,完成观察物体的学习任务,并准确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看那个小组回答的正确率最好,那个小组就是最终的胜利者,然后教师要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这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模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合作意识,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下,学生能够快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因为竞争关系的存在,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宋文卫.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J].新课程·小学,2016,(4).455.
[2]李志新.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16,(6).53-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