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刘春敏
[导读] 注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内核
       
        刘春敏
        玉田县亮甲店镇孔五官屯中心小学
        摘要:注重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渗透,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内核,也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在课堂教学注重知识讲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拓展教学形式等方面做起,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有效教学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学习数学知识和建立数学思维体系的起始阶段,因此我们就要十分注重学生这个阶段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进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尽管,从优化课堂导入,助力高效课堂构建;开展研究学习,获得良好学习思维;掌握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构建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四个方面,探究下提高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期待能和各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学习与借鉴。
        一、优化课堂导入,助力高效课堂构建
        一节成功的好课是从引人入胜的导入开始的。好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本有关的录音、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本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本有关的精彩对话等。
        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相关内容时,笔者以学生喜欢的折纸导入,结合前面学过的分数乘法引进今天的学习内容《分数除法》。导入部分以三个活动贯穿,活动一:把七分之四张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活动二:比赛看谁算得快。
        再如,在教学《圆》相关内容时,笔者就以游戏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寻宝,老师得到这样一张寻宝图:“宝物在离你右脚4米的地方”。宝物会在哪儿呢?想一想,说说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不断反馈与发现中,一点、两点、三点,多媒体视频上渐渐呈现出一个“圆”。教师引导:“这是什么图形?你会画吗?让我们试着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请拿出圆规开始作图。”待学生画好圆之后,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通过这样的导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达到提高了学生之后听课的效率,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开展研究学习,获得良好学习思维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索未知的主动性,属于人格品质的范畴,就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言,学习方法和思维品质的衔接是至关重要的方面,具有核心的地位。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是极其深远。
        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这样的研究还没有过,笔者就先提供学生的“实例”,以点带面,使其它同学有所参照和启迪。笔者提供的一个例子是“卫生纸卷中的一层纸到底有多厚”。首先,从卫生纸的包装纸可得到以下信息:卫生纸共300格,每格11.4×11cm。然后,笔者用尺量出整卷卫生纸的外直径(D)为11.6cm,内筒芯的直径(d)为4.6cm。接着,开始解答。
        解:设两层卫生纸的厚度为x厘米。根据“300格卫生纸的总面积×厚度(看作一个长方体来算)=整卷卫生纸的体积-中间纸筒的体积(看作圆柱体来算)”。让学生探究方程式概如何列,如何解答。最终得出卫生纸卷中的一层纸大约厚0.013厘米,也就是八分之一毫米左右。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探索过程中,虽不能很快获得结论性的知识,但却尝试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习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增进了情感体验。


        三、掌握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思考学习
        很多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并未将提问的内容设计进去。所以,在课堂上总是一时兴起,提出一些可能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问题。实际上,教师要掌握提问技巧,这样才能确保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与学习。
        首先,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时机。在新课开始之初,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若是他们仍旧处于课下嬉戏玩耍的状态,教师便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问,像是“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吗?”在此时提问,学生能够迅速回归学习状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教学进行到一半时,若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教师则可以进行适当的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此时若是有走神的、打盹的学生,都会因为提问而立马清醒过来,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教师要注重提问问题的难易程度。班级中常常会有学习能力较好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兼顾班上的学生。为了激励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简答的问题,并鼓励他们进行回答。长久下来,这些学生会逐渐树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与自信心,并主动地学习。这样便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最后,提出的问题也应该经过严密的思考,应该是具备多向性和思考性,这样的问题才能够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和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时应该去准备合适的问题。我们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提问教学,去掌握基本的提问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四、构建教学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不仅是教育管理者实施教学管理的重要举措,更是检查教学质量以及与教师相互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策略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评价。
        1.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更为关键的一点,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思维方式意识有差异的,人的这些个体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评价中,要注重不同学生自身的差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尊重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并通过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课堂上注重对学生参与程度、合作交流意识、学生情感与态度、思维过程、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只要人人有进步,人人有收获,就是我们要的教学效果。
        2.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思路
        课堂教学评价就是作为一种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展现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分为教师综合素质体现和以学论教两部分内容。“以学论教”是指以学考察教,以学改进教,也就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的方式讨论教的方式,以学的状态讨论教的态度,以学的质量讨论教的水平和质量。教师的综合素质体现如下:过硬地教学基本功,语言流畅,示范正确,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能恰当地展现个人的教学风格,灵活地运用教学艺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方式,注意学法的指导,恰当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处理教学问题;可以恰当把握和分配教学时间,不拖堂的情况下保证教学结构完整(重点突出,讲求策略)。
        总而言之,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与运用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小学教学中的核心指导内容,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将会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直接提升每一名小学生的学习激情与主观能动性。希望诸位都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探究更好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路径,以实现真正的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武.浅谈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6):52-53.
        [2]袁红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06):45-46.
        [3]彭洁.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4):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