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雪茹
海南省海口市第二十五小学 570203
摘要:进入高年级后,小学数学的内容更为丰富,知识的难度也有了很大的增加。学生一方面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达到对所学内容的良好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广泛探究的精神,不断了解各方面的数学知识来活跃自己的思维。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广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深度。另外,在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方面,教师要打破唯成绩论的传统标准,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 数学 能力 提升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革新。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形成深厚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具备勇于探究、乐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让数学学科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有力支撑。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借助数学学习提升多方面的技能,促进自身全面成长。下面,笔者就具体谈一谈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升方法。
一、拓展教学内容,开阔学习视野
在目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课堂在开展程序上十分地固化。学生只能够不断地对书本上的概念、例题、重点难点知识进行学习。而不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缺乏对数学的全面了解。因此,教师首先要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广泛探究,从而让学生消除数学学习的疲劳感,感受数学学习的丰富乐趣,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与园有关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比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古人是怎样接触圆这一概念的?是如何制作圆的呢?”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能够发现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同时,学生阅读有关原始人的资料能够发现山顶洞人是用一种尖状器转着钻孔的,一面钻不透,再从另一面钻。石器的尖是圆心,它的宽度的一半就是半径,一圈圈地转就可以钻出一个圆的孔。从而对古人接触圆的过程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探究:“除了祖冲之还有谁研究过圆周率?学生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网页搜索能够了解到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阿拉伯数学家卡西在15世纪初求得圆周率17位精确小数值。从而对圆产生全面深刻的了解。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通过课外的数学知识形成开阔的学习视野,不断提升数学学习品质,丰富数学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目前,灌输式教学依然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只能对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以背诵和抄写等形式进行记忆,而缺乏对数学原理和数学现象进行深入探究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总结归纳、想象、观察、推理、评估等能力对数学知识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掌握,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本课内容进行深入学习。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学习小数乘整数呢?”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1.5×3这一式子进行计算。在学生存在困难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将乘法转化为加法。学生能够写出1.5×3=1.5+1.5+1.5=4.5。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这样的提示中,学生能够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进行具体的理解。之后,在具体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按照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难之处,然后针对学生的苦难展开重点教学。又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计算竞赛,进行更为投入性的学习。
比如,对于3.6×5,2.7×6等题目,让一部分学生用笔算,一部分学生用计算器算,从而让学生在紧张的竞争中有效运转思维,提高计算效率。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主动性有效发挥出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三、引入生活问题,进行广泛运用
在目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取优异的成绩会让学生反复练习各种题目。造成学生将数学学习变成纯碎的题目作答,而无法深入体会数学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广泛的知识运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变通,从而提高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奇妙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广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乡村中粮仓的储藏能力进行探究。学生首先能够联想到圆锥的体积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对粮仓的底面积和高进行测量,从而得出粮仓的粮食储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在下雨时用布遮蔽粮仓,至少需要多少布呢?”学生由此可以联想到圆锥的表面积问题。同时学生能够发现圆锥的底面在地面上,因此不用布来遮蔽,因而只需要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就可以。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总共有37680立方厘米的水,用半径为20厘米,高为10厘米的水桶几次能够打完?”学生可以运用圆柱体积公式列出式子37600÷(3.14×202×10)=3。从而得出需要三次打完。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尝试思考:“如果水打得太满是不是会流失呢?”学生由此可以将答案变通为4次。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深刻感受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四、改进评价方式,培养多种素养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要进行考试。同时,教师只会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就造成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对各种题目的练习中,对数学学习逐渐产生枯燥的感觉,并且造成学生数学能力的单一化。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评价标准进行改进,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数学知识和对数学的认识程度都进行考查,从而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全面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学习《负数》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促进学生获得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负数学习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发现负数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表时温度的变化,收入与支出的关系等。又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负数与小学数学的关系。学生首先能够对已经学习的整数、小数、分数等知识进行回顾,从而认识到负数也是数的一种,通过学习负数能够拓展自己对于数的类型的认识。另外,教师还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进行考查。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习能力薄弱,但是学习认真刻苦的学生进行称赞,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解答完题目后对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了解。对学生解题方法的巧妙之处进行赞扬。在这样的多样考查中,学生能够树立全面提升自我的意识,有效提高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视野、学习方法、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不断丰富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效果的考察时,要注重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感悟等纳入到评价标准中,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上),2015(6).
[2]闫振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关爱明天,2016(5).
[3]和学胜.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J].教育,2016(1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