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珠
福建省泉州第九中学 362000
摘要:目前,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了一个热门概念,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方式,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课堂授课。任何课改不可能一帆风顺,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理念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和疑惑,需要改变自身教学习惯,从不同方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数学授课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探讨
核心素养提出后,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同时要关注学科素养的形成,帮助他们形成数学学习方法,深度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下面,本文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和策略两个方面出发,探讨核心素养理念下如何提升课堂授课质量,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师受到来自于高考压力在授课中过于重视分数、追求高升学率,忽视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形成,课堂存在着问题,如:(1)忽视了班级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以“灌输式”讲解为主,班级整体学习积极性不足,不愿意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任务;(2)忽视了思维的形成,重视教材内容讲解未能展开论述知识背后隐藏的数学思维,班级整体缺乏数学思维能力;(3)普遍认为课堂小组合作浪费时间,班级学生缺乏合作能力,不利于未来的持续发展;(4)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授课中过于重视教师评价,关注成绩优秀学生、忽视了差生,平均成绩较为靠后。面对着上述困难,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1.激发课堂积极性
数学教学本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科,但由于内容较为枯燥,课堂授课中降低了学习效率,导致个体不愿意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多年教学实践中,学生一旦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很难调动起课堂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了学习质量。面对着上述问题,数学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关注个体数学的想法,以师生互动来加强交流,寻找学习中的亮点,采取多样化形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习质量提升。
在数学教学中,“向量加法及其几何意义”是教学中重点内容,要从实际出发来根据个体认知规律来开展授课,发展数学学习潜力。在开始上课后,教师以物理试题作为本节课情境来引入新知识,吸引起课堂注意力,通过引导利用物理中合力概念来解决遇到的问题,从现有知识出发来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发展数学能力。进入新知识学习后,学生要思考如何求两个平行向量的和向量、任意一个向量与一个零向量的和是什么。在学习中,班级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思考和讨论,主动、积极地对问题进行探讨,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对向量部分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提升了课堂学习质量,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表明,以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能够有效激发课堂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收获,在讨论中有所升华。
2.发展数学思维
在高考试卷中,命题人喜欢设计数学试题来考察高中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程度,大多数试题需要学生熟练应用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是从具体教学内容及认识中抽象出来的数学观念,帮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本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传统方式讲解概念忽视了个体认知和感受形成过程,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更不要说熟练应用。
数学授课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来设计课堂讲解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在概念学习中体会到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一次课堂讲解中,教师展示了三个函数:f(x)=x3、f(x)=x2、f(x)=5x+3,其中x∈(-∞,+∞)。面对上述三个函数,要从中找到并认真观察x、y的定义域,思考当定义域中两个数呈现相反关系时,对应函数值有何变化。讨论完成后,结合计算得到的结果来概括得到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以数学公式开始课堂学习,在概念形成中加深思考能,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公式的魅力、认识到奇偶函数的定义,在思考中有所发展,在求解中体悟到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提升自身学科核心素养。
3.注重小组合作
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是课堂授课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师以问题引发学生对知识思考,促使他们对知识进行探究,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课堂授课中,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遇到的问题,在良好课堂氛围中来碰撞彼此数学思维,在小组中争论、总结正确答案、拓展课堂学习思路。同时,结合小组合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来及时予以纠正,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数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讲解“函数单调性”知识点时,教师采取了小组合作方式来开展课堂授课活动,引导成员自主观察、探究来掌握函数单调性。开始讲课后,教师要求学生画出以下函数图像:y=x+1、y=-x+1、y=x2、y=(x≠0),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当自变量出现变化后函数值有何变化。结合函数公式,班级学生先画出函数图像再进行深度讨论。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来回巡视发现、查找各小组遇到的问题,对困难给出方向性意见,再由小组进行总结。紧接着,教师邀请各小组上台分别画出函数图像,由小组代表来阐述本组观点,探讨函数单调性与图像关联性。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观察动点能力,让他们数学思维进行碰撞,感受到图形直观性带来的方便,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激发起课堂探究欲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4.重视课堂评价
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学评价是授课整个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落实好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改理念影响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注个体数学学习表现、结合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更要构建起科学、合理数学课堂评价体系,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有效提升授课质量。
数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个体数学学习,引导他们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理解,然后再以自我评价、组内评价、师生评价等方式来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弥补并形成学科综合素养。数学评价中,教师应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从大局和细节两个方面来展开评价,既要从细节方面来予以评价,又要从整体进步角度进行评判,做好整体与细节的度量把握工作。面对着上述要求,数学教师不妨从以下两点做起:课堂授课中一方面要关注数学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习态度、了解到数学学习中态度和整体进步情况;另一方面要结合核心素养内容来展开多方面评价,不仅要实施教师评价,更要以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来认清自我,还要建立起完善课堂评价模式来发展个体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此外,评价过程中要尽量采取量化方式,前期通过多次试验手段来选择好较为合适的分析指标,以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学习效果,给予他们正确、积极的数学评价,促使个体在评价中了解到薄弱环节,在接下来学习中弥补漏洞,发展数学综合能力。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课堂学习表现,从激发课堂积极性、发展数学思维、注重小组合作和科学合理评价四个方面来展开数学授课活动,帮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进步、在学习中有所内化,形成自身数学知识体系,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旭.新高考背景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J].创新人才教育,2018(12).
[2]宋秀云.恰当孕育 合理生长 提升素养——《函数的奇偶性》教学思考[J].数学通报,2018(11).
[3]闫海燕.以数学建模为例,论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华夏教师,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