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正确率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陈辉城
[导读]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陈辉城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棉洋镇黎洞小学,广东梅州,514441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这是因为导致学生计算准确率较低的原因众多,并且计算准确率的低下,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增强受到严重阻碍。本文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现象,以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加强口算能力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等方面为抓手,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正确率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把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手段,培养他们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实现计算准确率的真正提高,并最终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觉得要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可以将一些容易出错的练习题进行对比练习,让学生能够在对比的练习中得到提高,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水平。在计算练习中,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一步。比如在分数四则计算教学中,常常有一些学生计算顺序正确但计算结果却错误的情况,出错的原因在约分、通分等基本技能上,反映了学生在基本计算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在练习中,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有的放矢,加强训练。另外,在计算练习中,要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利于他们熟练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形式要为内容服务。部分学生本身缺乏勤奋学习的精神,再加上计算本身又枯燥乏味,缺乏情节,学生遇到题量较多时,易产生抵触情绪,不愿计算,严重的可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题量的控制,其次计算形式要多样,除了计算题,可适当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趣味题。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坚持每天口算训练
        每当数学课的预备铃一响,学生就自然、迅速地按教材配套的口算进行训练,数学课代表就拿起口算卡片,让全班学生看卡片进行练习,“开火车”练习,有时还穿插听算。这种紧张而有序地训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按照老师做的卡片也做了一份,放学回家就给爸爸、妈妈读口算卡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家长对这一训练表示认可。
        三、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在计算过程中,理解算理是计算的前提,而算法优化则是计算的关键。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常常是算理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理解到位。对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计算法则,往往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应帮助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突破口,分散、突破难点。例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分母不同即分数单位不同,而分数单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减,懂得了这个道理,再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的知识,化异分母分数为同分母分数,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已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了。


        在计算教学中根据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可以在迁移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教学分数除法时,就应将教学重点放在为什么除以一个数,可以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的算理上。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所以在现今的课堂中每当探索计算方法时,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算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思维方法的多样化。但往往一节课下来,方法是“多样化”了,但学困生连基本的方法都没掌握好。所以应该将学生自主探索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起来,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突出最优的算法,在学生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基础上,以这种算法为主进行训练,从而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使学生掌握计算的操作过程
        有了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只能说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提高正确率的方法。错误率最高的四则混合运算,就应该让学生掌握如下操作程序。运算开始→思想集中仔细抄题→认真审题确定算法→正确运用法则定律→步步检查及时纠正→最后结果。在训练过程中节奏不能太快,练习量要少而精,使学生能有时间按操作进行运算,并能体验到优越性,增强学习信心。
         五、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计算正确率
         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就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了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我在做完作业后,要求学生做好两件事,一是统计计算错误的题,二是找出错误所在并分析错误原因。通过统计及时对出错的分析,学生发现几乎都不是计算方法错误,而是由于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查等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我把一些计算正确率高、书写认真的本子给同学们传阅,并让他们介绍学习经验,使一些学生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也产生了想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愿望。
         六、养成良好习惯
        只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使学生的计算准确率真正得到提高。有的学生并非没有掌握计算法则和算理,仅仅因为注意力差、粗心大意,从而导致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很多“低级错误”。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树立并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进而在主观意识上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率。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严格要求,让他们在计算之前认真审题,把每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都看清楚,确定计算方法,为正确计算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在计算的过程中,还应当把题目抄写清楚、竖式的各位必须对齐、准确运用计算方法,比如乘法口诀不能记错。如果学生已经养成上述计算习惯,就可以尝试接触和运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具体的简便计算方法本文不再赘述。实现了计算过程的习惯培养,教师还要树立学生的验算意识,从而为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提供必要的保障。当然,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在验算的过程中和计算一样细心、认真,防止发生计算正确,验算错误,导致“做对了、改错了”的尴尬现象的发生。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找出导致学生计算准确率低下的根源,并通过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实现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刀晓凤.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教学策略[J].2017
        [2]李莉.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J].2015
        [3]严厚泉.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对策研究[J].2014
        [4]刘秀玲.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