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基点构建智慧政治课堂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谢佳萍
[导读] “先学后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

        谢佳萍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 ,311241
        【摘要】“先学后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高效课堂应善于创造各种能够促进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合作的条件,实现启智成慧的教育梦想,构建智慧政治课堂既很好地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核心思想,有助于改进传统教学课堂,又为实现启智成慧的教育梦想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实践平台。
        【关键词】微课促学;学为中心;智慧灵动;自主高效
        一直以来课堂都被认为是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重要阵地。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学充满灵性,使求知过程成为具有丰富趣味性的探究旅程,并让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让能力发酵成智慧,让情感得到陶冶,升华为情操。本文将浅谈对先学后教的模式探索、构建智慧高效政治课堂的策略研究。
        一、以“学”为基点构建智慧政治课堂的生成策略
        1、问题导向,提升智慧,优化教学设计
        坚持问题导向,抓取教学过程中的典型实例,把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教会学生自学和教会学生讨论为抓手,优化教学设计。笔者尝试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教学实践中,融入“微课”教学,结合学生学情,设计教学环节,以体现双慧互动,促进师生智慧齐相长。
        这一环节近似于学案,由教师课前布置,主要包括供课程学习的视频资源和其他文件资源,以文件包的形式寄存于教师的“QQ文件中心站”(设定有效期为一星期),内容涉及“文化多样性的表现”、“透视文化多样性”两份视频(一般不超过三份)。文件夹中的文件是由教师使用音频软件设计制作的,内容要体现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方向。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属于较易掌握的基础知识,因此在微视频制作中笔者选取了大量各国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的庆祝图片和各地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让学生能在欣赏图片之余感叹世界文化的多姿多彩,同时知晓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透视文化多样性”通过一个小视频带领学生分别领略校园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视频中提前感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打下基础。同时在视频的最后,布置学生思考的问题“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鼓励学生在学习群中讨论质疑,教师可以通过查看学生讨论的留言来了解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将是实际课堂教学中着重要解决的,从而提高备课的针对性。
        2、营造灵动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同时利用微课教学理念,设计微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从而体验生成,达成共识。
        (1)课堂导入:例举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和即将到来的“元旦节”,引起学生的话题,感受不同民族节日的氛围,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通过选取学生身边比较熟悉的节日,唤起学生对于了解世界不同地域文化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框主题,学生思考、讨论,构建与学习目标要求间的联系,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为具体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2)自主学习(一)——透视文化多样性
        温馨提示:教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和导学案,透视文化多样性,通过课堂大探讨“是否该封杀圣诞节”,突破“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再通过导学案习题反馈强化知识理解。
        效果反馈:从校园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符合一般认知规律,让学生初步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在课堂大探讨中设计小组合作,交流、分享观点,从而达到加深知识点的理解这一目标,亦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
        这一活动过程如下表
        任务方法指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这一环节将分成三个片段:①小小的校园能让我们体会到多彩的文化生活;放眼我们的祖国,我们也能感受到不同区域独具特色的文化,如“浙江越剧”、“河南豫剧”、“山东吕剧”、“四川川剧”,都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再放眼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也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如“俄罗斯芭蕾舞”、“意大利歌剧”、“美国百老汇”、“巴西桑巴舞”等。②从而一步探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让学生尝试用教材词句或自己语言描述从不同侧面思考和讨论获得的结果。③然后将这一结果落实到情境材料的分析判断或习题的检测上。            事先通过微视频展示该环节学习目标和操作要求;课堂上巡控整个学习过程,保持活而有序;准备出示下一个学习核心关键词或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在教师调控下自学;完成导学案作业并反馈;活动结束后,学生学习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学习探究结果,整理成对全班同学都有参考价值的笔记(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自主学习(二)——化解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
        温馨提示:教师指导学生研读课文和完成导学案练习,对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怎么样尊重文化多样性有个基本的认知,了解其内容和要求,懂得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明确在生活中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和发展。
        效果反馈:由学生分四组讨论情境材料“是否该封杀圣诞节”,设计此微情境,旨在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该微情境选用习题检测也可)
        这一活动过程如下表:
        任务方法指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把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课堂大探讨——结合网友的观点,针对是否要“封杀”圣诞节,谈谈看法。            学生的观点中难免出现片面的支持或反对,甚至会出现偏激的观点,教师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注意引导,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最后的观点碰撞中,结合网友三的观点:过度地“抵制”洋节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与其封杀“洋节”,不如反躬自省,如何在传统节日重视“吃”的基础上,也重视玩儿,让划龙舟、看花灯更有参与感、互动性;通过再次播放微视频,让学生检测落实知识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和优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同学的帮助下,梳理知识,重构自己关于本框知识的认知系统,走出理解误区。
        (4)梳理知识,形成结构——建立本框知识体系
        温馨提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笔,梳理知识,形成结构,并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梳理过程,借助于拍摄设备把这一过程拍摄下来,作为下一次指导学生自主结构梳理的微课参考资源。
        效果反馈:由学生自主构建体系,并在小组讨论中完善升级,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当小老师的优越感,创造机会由师生互动升华为生生互动,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设计此微环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概括整合知识的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而且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体现综合能力的提升。(该微环节选用导学案树型框架建构也可)
        这一活动过程如下表:
        任务方法指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笔,依据教材目录,从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目标题-具体知识点的顺序,对本框题知识进行整合,并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查阅书本、导学案并思考讨论;集中性指导知识体系如何构建,鼓励学生小组内互帮,尤其是先知者帮助后知者,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指导学生上台讲解书写,并把这一过程用相关设备拍摄下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从而使一堂课在结构上更完善。            根据教师提供的结构模板,在整理书本知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自主构建体系,聆听教师的指导,善于转化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课堂展示,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5)观点碰撞,相辅相成——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温馨提示:智慧课堂教学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本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初步掌握本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做题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同学之间的答题答案互评来激发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鼓励学生通过查看其他同学答案来反思自己在知识调用、分析材料、组织答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可以改进的方法。
        效果反馈:由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主观题答题,设计此微情境,有利于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分析材料和调动知识与运用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动态发展。(该微情境选用习题检测也可)
        这一活动过程如下表:
        任务方法指导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比较、梳理知识点之间的区别点和联系点;引导学生能运用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组织语言书写答案;鼓励学生之间互评,在评价别人答案过程中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领悟答题方法,以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主观题训练:请运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评析材料中两位校长的观点。(14分)要求:限时8分钟,按高考主观题答题要求。            教师在这个过程应注意查看学生答题情况,收集共性、典型问题,如调用知识范围错误、材料与原理脱节、答题格式不规范等,并发现优秀作业,进行现场展示,让其他学生互评,教师总结点评,多元评价达到师生智慧齐相长的目的。
                    一是通过练习强化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训练调运知识的能力、分析材料的能力;二是按限时训练的形式,锻炼自己考场答题的心理素质,树立时间意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答题的准确率;三是善于听从不同的声音,从多方点评中总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并善于改进不足之处。
        3、自主自导,创新思维,感悟学习方法——从生生交流到教师总结
        学生交流的重点是本节课的习得,要突出主题在能力方法——学案导学、比较法、表格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案例法,或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赏析不同民族文化的精粹,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观念。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微情境中进行认知互动、产生思维碰撞和接受情感陶冶,培养学生有效调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以及开展在合作探究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要促成微课导学应用提升,结合学案导学,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在“双导”作用下,激发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优化思维方式,感悟学习方法。
        4、开发生成性学习资源,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智慧地开发、运用生成性学习资源,在“以学定教”的背景下,微课堂教学首先应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树立生活逻辑理念,面向生活积极开发教学资源,比如吸收社会生活资源、提炼家庭生活素材、利用校园生活资源、还原教材生活资源等;其次是利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为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开放空间。根据学生的需要和问题的价值,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调用多种教学要素,如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着眼过程,优化课堂的呈现方式;教师要重视评价总结的多元化,教师总结的重点不在于理清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这是基础性要求),纲举目张,而在于科学评价和用心鼓励各学习小组成员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关注和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因材施教(这是发展性要求),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进步的正能量,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之后,布置分层或选择性作业,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展其能。作为教师,要巧妙利用好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源头活水”,为政治教学增添魅力,因势利导,提炼升华,让学生获得生活感悟,从而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二、以“学”为基点构建智慧政治课堂的教学感悟
        1、先行性课堂预习,在体验中形成概念
        微情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微视频。它能够为学生提供自助餐式的资源,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在微资源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干知识和核心问题,通过学生在线学习,不仅可以统计学生的真实下载和阅读率,方便教师统计学生的出勤签到率,而且也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互动,形成思维火花的碰撞,让学生从传统课堂的“旁观者”到课堂的“体验者”,获得了感性材料的真切体验,才能有效地形成概念。
        2、教学流程性清晰,在优化中突出重难点
        智慧课堂要求保持主题明确,主线清晰,画龙点睛。梳理起来,传统课堂流程大致包括八个环节:自主学习——问题引领——效果检测——观看视频——释疑解惑——变式训练——情境升华——研讨总结。而微课堂的可以进一步优化,例如按四块分割:①激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问题引领)——②自学:释疑解惑(观看视频——释疑解惑)——③互学:变式训练(变式训练——情景升华)——④探究学:研讨总结。这样的设计,会使课堂中心更加突出、更加聚敛,教学流程更加清晰、更加精细,实现课堂的合理布局。
        3、师生角色新定位,在创新中凸显灵性
        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耳目一新的变化,其本质是先“学”后“教”,教师不再是课堂的霸主,自主学习、混合学习交替呈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成为真正主人,凸显主体地位:他们准备在课外,活跃在课中,交流在课尾,根据教师预设的任务和活动环节主动参与、积极体悟。而教师则化身为主导者,不再担心学生漫无目的,因为已经提前把任务分解在微情景教学中;也不必担心学生的基础性差异影响学习效率,因为能力优者会帮助能力弱者;也不需担心课堂空有氛围而无实效,因为能力强者可以“知者加速”,教师也不断地在各组之间进行巡视和点评。
        4、评价取向多元性,高效落实有保障
        智慧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没有减少,教学标准没有降低,教学评价多元化,学生学得更主动、愉快,完全契合素质教育“减负”的精神。通过诱发学生成功的欲望、展示学生成功的过程、分享学生成功的快乐,能够激励学生把追求成功的过程与知识内化、潜能开发、人格养成的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学生不断实现自我、持续走向成功的原动力。
        教学有常法,教无定法。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智慧教学必将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影响,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发挥自身的“主心骨”作用,提升专业素养,体现自身的教学智慧。随着认识的深化需进一步制定出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评价机制,成为深化基础知识理解的通道、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锻炼提高学生能力的驿站,力争做到在学习中提升,在反思中发现,在总结中练就,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得到成长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明泉.政治课教学中轻“学”现象的分析与改进[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7).
        [2]郑玉群.先学后教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中互学模式的研究[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5).
        [3]于广亚.变观念,促成效——创设“问题情境”复习教学的策略[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2(9).
        [4]王永强,点赞微资源塑造微课堂——微时代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4).
        [5]孙世平.微课,让课堂教学更精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4).
        [6]程新辉.有效对话生成智慧[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7).
        [7]刘萍.中学政治学科“云课堂”建设的现实寻思[J].教学与管理,20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