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   张玉祥
[导读]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张玉祥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工业园实验小学  410329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利于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培养他们科学的数学学习方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学习状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更具学生的表现,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真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并不认为学生具有相应的数学学习能力,往往采用捏烂揉碎的方式,进行数学方面的授课,并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上,并不注重让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独立学习知识,造成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局面。针对这种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构建具有趣味性、探究性以及协作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实践教学法,提升学生知识学习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为学生提供独立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结合具体的问题,充分运用各种条件,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制定相应的实践问题,让学生结合个人掌握的知识,以及教师提供的条件,进行针对性地探究,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创设问题。教师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从长方形的角度,探究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请运用具体实践的方式,进行证明!第二点,适时引导。教师引导性地对学生说:“你们可以结合多媒体中的视频,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探究,并注重多媒体视频中图形的不变量!”与此同时,教师走入学生中,并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互动,结合学生的回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真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具有方向性。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实践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践成果。小陈积极地举手说:“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教师的引导,我按照视频中的引导,切割圆,并进行重新拼凑,从而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观察,我发现这个近似长方性的长为圆周长的一半,而这个长方形的宽为圆的半径。通过化简,我得到:圆的面积为圆周率与半径的平方之积。”通过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教师让学生围绕相应的问题,展开探究,并在结合多媒体播放的情境下,开展相应的具体实践,真正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迁移能力,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
        二、使用合作教学法,提升学生问题探究力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思维既有一定的局限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克服学生思维的局限,利用学思维的特殊性,即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使一个学生的想法,点燃另一个学生的灵感,并在相应问题的探讨过程中,促进数学问题的解决,增强他们数学问题的探究能力,获得良好的合作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圆柱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制定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提升。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制定如下的步骤,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步骤一,划分小组。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注重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设置相应的小组角色,真正让学生在发挥个人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最终数学问题的解决。第二点,出设问题。教师对学生说:“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已知的数学知识,进行大胆地推断,从而促进最终数学问题的解决。你们可以尝试从圆的面积推导过程以及长方体的体积两个角度,探究圆柱体体积的公式!”第三点,适时引导。教师时时关注各个小组的讨论动态,并针对各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卡壳”问题,在结合本小组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并逐步掌握数学问题探究的规律。第四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这个讨论的结果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一开始讨论的过程中,大家并无头绪。小组长对大家说:‘我们可以挨个分析此道题给出的条件。’副组长画出圆柱体草图,并说道:‘将圆柱的上下圆按照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行转化,会出现何种现象?’发言员,依照副组长的看法,说:‘假如按照副组长的看法,是不是转化后圆柱会十分接近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与此同时,操作员按照大家的思路,进行相应的操作模拟。通过大家的讨论,并得到如下的结论:圆柱体按照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可以得到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为底面的长宽与高之积,而底面的长宽之积,即为圆底面的面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圆柱体体积公式为底面积与高的乘积。”
        三、采用自主探究法,提升学生思维发散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真正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调动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的探究学习更具有方向性,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相应问题的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在讲授“圆锥的体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探究看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真正让学生充分运用相应的工具,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探究:同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呈现三倍关系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准备如下的工具:同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以及圆锥、天平以及带有精细刻度的量筒。为了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方向性,教师引导学生从体积以及质量两个角度,进行探究。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发现学生从以下角度探究:以空心圆锥为量具,向空心圆柱中倒水;分别测量空心圆柱与圆锥的重量;分别将空心圆柱与圆锥放入量筒中,观察液面的上升高度。通过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并适时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提升,获得良好的自主探究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出设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条件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也应注重秉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的教学心理,真正从多个角度,提升个人的数学教学能力,真正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雪梅.试论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7(08)
        [2]易良斌.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学科教育.2016(02)
        [3]李敏.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性[J].数字化用户.2017(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