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联高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湖美中心小学 ,福建三明,36500
摘要:作为课程改革的新导向,学生发展素质教育成为指导课程发展的一种宏观理念。发展素质素养落实于数学学科,这就意味着对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比如“灌输”, 更加要采用“渗透”模式,在把握学科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等,在激发学生有效参与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引领学生们在深度探究中实践创新。希望本论文对其他教育工作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现如今,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如今教育的热点,是我们教育工作新的教学目标。将其细化到数学学科之中,我们必须懂得除了重点训练学生的计算和解题能力外,教师也要注重他们在思维、能力、素养、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培养,为小学生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基础。
一、加强兴趣引导,发展探究意识
老话说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兴趣的引导更是及其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兴趣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兴趣能够引发学生内心的冲突,从而引导学生在“互辩”中寻求最佳方案,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小学生在“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不断循环和矛盾中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获得。
例如,教学部编版四年级《一亿有多大》,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学习,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借助具体事物,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1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激发学生内心好奇心,此时教师可以来一个“猜一猜”的互动游戏,教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随后,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此时,教师可以巧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为学生们出示一组图片:第一幅图片,小朋友的胳膊伸开打开是一米,10个小朋友的胳膊伸直大概是10米,1亿个小朋友将手拉在一起的长度就是一亿。第二幅图片,地球赤道长40000000米,1亿个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围赤道大约要围3圈。第三幅图片: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千克,用载质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通过如此互动,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一亿在生活中的运用——一般用来计量很大的量。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对于“一亿有多大”也充满了探究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奠定了一个好的开头。
二、引入数学文化,丰富课堂资源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是共享功能,这意味着教师的教学不必局限在课本教材中,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便捷、低廉地获取到更多优质的数学教学资源,以扩充课堂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让我们的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例如,教学部编四年级《角的度量》,学生们认识了量角器。师:通过努力我们创造出来的量角工具叫量角器,在多媒体上展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然后带领学生们去复习其构成。量角器的各部分可都是有名称的。如内圈的数叫做内圈刻度;外圈的数叫外圈刻度;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线是刻度线,它们聚在的这一点叫中心点;0所对的刻度线叫做0度刻度线。在这一环节,我们完成了教材中的知识教学,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去搜索大量的资料,引入一些文化知识,如关于量角器的诞生,我们最早可以追溯到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将平角分成了180份,角度制的诞生为之后人们根据角度制制造了量角器奠定了基础。由于公元前人们在商业,建造等领域的发展,量角器也随之形式多样和不断发展。
在量角的时候,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误差,产生”误差“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要尽量去避免误差。
为了教育学生们要认真,尽量减少“误差”。此时我们还可以引入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的图片及文字表述,特别是其中的“角度在火箭在发射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能有一点点误差.......”这一部分的内容,学生们听完很是震惊。借助这些课外的资料,我们请学生们感受科学的严谨认真,让他们内心明白尽力降低误差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再如,关于角的历史,其实也有很大的文化知识。在几何学中,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一般的角会假设在欧几里得平面上,而且我们利用欧几里得几何也可以来解释角的意义。在数学学科之中,角对于几何学和三角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文化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们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为学生们今后的几何学习奠定强大的兴趣基础。数学文化知识的引入,一定要能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围绕教学的内容,这些知识的引入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也让学生们知道了数学深厚的历史内蕴。
三、开展合作探究,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思维养成的关键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情感、三观以及学习的方法,而后者才是他们今后立足的核心能力。在课堂上,借助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反馈交流,让学生的思维实现拓展,辅助学生去理解抽象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感受课堂的魅力。
例如,教学部编四年级《角的度量》这一部分知识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为了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课堂采取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课堂上,我们可以用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师:老师还想知道∠1比∠2大了多少个这样的小角,你能利用这些同样大小的小角,度量出∠1出比∠2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操作)。
随后,鼓励学生们小组合作,度量两角的大小。教师作为指导者,可以深入小组指导,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同时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在总结的环节,师生一起讨论度量的方法。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那个角大,大了几个这样的小角?生:∠1比∠2大了一个这样的小角。师:你们是怎样度量的?学生代表站起来说出了小组的讨论结果,即把所有小角的顶点和被量的角的顶点重合,摆放第一个小角时,一条边要与被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着往上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度量的时候必须要把每个小角的顶点和要量的角的顶点对齐,摆的第一个小角的一边要和要量的角的一边重合,挨个往上摆,如此一来我们才能够得出答案,知道这个角里含有几个这样的小角。活动结束之后,很多学生纷纷感叹,这样的方法实在是太麻烦了。这样一来,教师可以顺利引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角的集合,通过引领学生参与刚刚的合作探究活动,他们在切实的动手中发现用小角测量的可行性与操作要点,为学生理解量角的原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感受到了课堂的有趣和互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思维被打开,课堂的气氛很是活跃,更有利于学生们去理解本课的核心知识,也教会了他们实践的方法。
总之,在素质教育发展的当下,我们的数学课堂不仅仅要教知识,更要去教会学生们去思考、学习,交给他们文化知识、如何探究,引领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付天贵,宋乃庆.数学文化及其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06):58-63.
[2]李卓.论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40.
[3]陈明贵.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