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的美术课堂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杨丽芳
[导读] 现阶段,学前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杨丽芳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旧城幼儿园748500
        摘要:现阶段,学前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在教育方式的选择上,也应注重生活化教育模式的应用。在幼儿园教育中,美术教学能够促进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对幼儿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使美术课堂能够带给幼儿生活化的体验,促进幼儿在美术教育中感受胜过,发展个性与创造能力。教师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美术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同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加幼儿对美术课堂的体验感;此外,在设计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选择生活化的素材,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论述,探索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实施路径与具体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方法;幼儿园;美术教学
        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应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将美术这门艺术一切艺术均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美术而言,其与现实生活就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生活化的形式与素材能够使幼儿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使幼儿获得个性化发展。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展开具体探究。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使美术教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根据幼儿的实际需求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应该与幼儿的实际需求相适应,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情感等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正是幼儿参与美术学习的源泉与动力。倘若美术教学的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脱离,且只是让幼儿跟随教师画一些比较陌生的图案,幼儿的主体地位就无法充分凸显出来,进而严重抑制了其参与美术活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为幼儿选择美术学习内容时,应该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动物、植物及风景等,以本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与特色建筑等作为素材。
        例如,以“我的妈妈”为主题让幼儿进行绘画,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定,促进生活化教学目标的实现。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妈妈们经常爱穿什么颜色的服装,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据此来开展绘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时,应结合现阶段幼儿的思想特点与实际需求,比如在引导幼儿围绕“我是服装设计师”这一主题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临摹或涂色,这样无法达到激发幼儿创造力的目标。

教师应引导幼儿对生活中自己喜爱的服装特点的观察,发挥想象力来进行服装设计,看看谁这几出的衣服最漂亮,教师应引导幼儿基于生活实际进行创作,使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术创作的灵感,从而促进幼儿美术创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二、从生活化情境出发,使美术教学形式生活化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教师应从生活的角度创设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情境中得到美术艺术氛围的熏陶,从而促进幼儿美术教学工作的发展。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学环境是影响幼儿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借鉴生活化教学理念开展美术课堂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融入具体情境之中,增加幼儿对美术的实际感知能力,使美术教学能够对幼儿的思维带来一定的启发由此可见,在美术课堂中为幼儿创设情境,能够激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从而促进幼儿美术创造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授“春节”这一主题的美术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对班级环境的装扮和布置等课堂准备,为幼儿营造出一种过年的氛围,并引导幼儿深入情境,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通过对课堂环境的营造,教师能够为幼儿渲染出一片喜庆的过年气氛,随后,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过年时的标志性物件,比如年画、灯笼和剪纸等,用美术的视角来展现过年的气氛。这样一来,幼儿不仅能够得到美术素养的发展,还能够获得热爱生活的积极处世态度,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从生活素材出发,使美术课堂活动生活化
        美术创作的素材在幼儿活中随处可见,教师在引导幼儿开展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物质与素材,引导幼儿对这些天然的材料进行再创造,这些素材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不可分,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对其进行创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促进幼儿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由此可见,教师应通过生活来挖掘美术课堂中能够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引导幼儿对自然素材的创造,来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和美术素养,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石头”进行美术创作,比如引导幼儿参与“石头”为主题的美术展览活动。让幼儿在参观形态各异的石头时,提高自身的美术审美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搜集自己喜欢的石头,并根据石头的特点来进行创作,可以结合石头的形状、颜色来进行想象与构思,制作出独特的艺术品。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结合生活化教学理念,促进幼儿审美素养的发展与提升,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菲.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3:7-25.   
[2]陈秉龙; 颜铭锋.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指导策略探微[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1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