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水平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  杨大艳
[导读] 伴随着“新课改”教学政策的日趋成熟,小学阶段的美术知识教学中

        杨大艳
        湖北省枝江市丹阳小学443200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教学政策的日趋成熟,小学阶段的美术知识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要求也在随之不断提升。因此,这便需要美术教师可以迎合时代要求,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教学策略和内容,用以助力学生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美术核心素养水平。在教师看来,学生们学习小学阶段的美术知识,不仅需要掌握基础性的美术知识内容,更应不断追求对其美术素质水平的教学提升,使学生能够享受美术知识的同时,提升其综合涵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水平提升;教学研究
        在小学阶段的美术知识教学期间,教师除了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回归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指导,使学生能够真享受知识的学习过程,并切实优化自己的综合美术素养。因此,教师为学生指导美术教学内容时,需要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指导,使其能够对图像的识别和解读能力得到增强。同时,教师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展示对应美术内容,以此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通过教师为学生设计美术实践任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最终,在教师的拓展性美术教学指导下,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文化水平。
        一、美术知识综合指导,助力学生图像认读
        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当前的美术知识时,需要重视对学生实际学习表现的分析,这样才能够选取最高效的教学策略,借以综合提升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质量。在教师指导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期间,应首先强化学生对于美术基础的认知,这样可以为其打牢相关的美术知识学习基础,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审美能力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美术教学内容时,需要以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为根本,从相关和相对两个方向出发,展开综合性的美术教学知识设计,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并理解美术图像的表达方式。所以,通过教师为学生们设计大量综合性的美术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对美术风格和其实际表现形式有基础性的认知和了解。而后,通过教师为学生进行深度的教学指导和分析,可以使学生对于美术具体表现的知识理解更为深刻,从而切实提升其审美认知水平。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色彩ABC》的相关知识时,便可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希望可以借此有效强化学生对于美术作品色彩风格的认知。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大量经典的美术资料,使学生可以接触更多不同色彩风格美术作品,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识别和认读水平。所以,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知识内容时,可以为学生们展示印象派名家莫奈的代表作《池塘·睡莲》以及《维特尼附近的罂粟花田》等作品,并为学生阐述其作品的优秀之处有哪些。基于教师为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美术风格和细节讲解,可以使学生在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时,可以从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真正理解相关美术作品的特点,最终切实提升其对于美术作品认知和解读能力。
        二、结合现实生活表现,优化学生审美态度
        教师为学生设计美术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结合现有的美术教材内容,进行相关的教学综合设计,以此帮助学生逐步强化其对于美术作品的综合赏析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美术审美教学,就是其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提升对美的认知能力,最终有效将其转化为自身素质水平的过程。所以,教师在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美术教学内容时,便可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入手,使之可以同学生们所学的知识内容相关联,从而营造更加和谐有效的教学环境,最终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知识鉴别能力。

小学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审美习惯和能力的关键性时期,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汲取重要审美元素,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美的元素,从而真正强化学生的美术赏析和鉴别能力。
        例如,教师教授学生们学习《水墨动物》的相关知识时,便可结合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体验,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用以切实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综合鉴别能力。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这一阶段的知识内容时,决定从学生的现实生活角度入手,进行相应的实物观察,使学生可以掌握其显著特点。而后,教师便可就水墨画的表现方法进行深度教学,为学生讲解“写意”和“工笔”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使学生可以在实际赏析过程中,有更为直接有效的赏析能力。故而,教师为学生展示张大千先生的相关动物画作,使学生可以从绘画技法和用墨风格上进行赏析,从而切实提升学生对画作的认知和鉴别水平。
        三、创设美术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创新表现
        为了能够使学生的美术知识学习更加综合有效,教师不仅需要强调美术知识的教学,还应监督学生进行相应的美术创作和表达,使美术创作能够成为学生的相关素养基础。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相关美术知识时,需要积极渗透实用性的美术学习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知识实践,从而助力学生更好地强化自身的美术知识应用水平。在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实践化学习任务时,需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其对于现实生活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的相关美术综合实践任务,需要在学生的实际能力范围之内,并且对学生的实践创作内容进行鼓励,借此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实践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优化学生们的美术综合创新水平。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布艺温馨》的相关知识内容时,便可由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关实践性学习任务,借此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此,学生需要按照教师指导的布艺知识内容,进行基础性的美术内容创作。在学生开始相关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整理关于布艺设计的美术知识元素,使学生可以将其中涉及到的美术要点进行融合,最终可以设计出具有实用性和生活气息的布艺作品。因此,教师为学生设计的综合性美术实践任务,可以使学生的创意得到有效的实践,从而切实改善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四、延伸美学认知范围,提升学生文化理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既是对美术知识和技法的学习过程,也是掌握相关美术文化的良好契机。因此,教师为学生们设计相关美术教学内容时,需要教师为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内容的文化性延伸,从而使学生可以理解其中的文化特质,全面提升学生对美术文化的综合理解能力。特别是教师为学生讲解不同文化属性,对于美术表现的不同影响时,就可进行相应的对比性教学内容展示。学生则可以通过教师为其展示的相关知识内容,了解美术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强化自身的美术知识水平。
        例如,学生们在学习《家乡古建筑》的知识内容时,便可由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关的美术文化知识教学内容,用以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要点。为此,教师需要结合中国南方建筑和北方古建筑的特点,进行相应的知识性教学指导,使学生可以从建筑文化的角度入手,进行相关美术知识的学习。此外,教师为学生展示多元化的美术知识内容,如“福建土楼”和“蒙古包”等建筑形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建筑样式,引导其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文化内涵探究,从而切实提升学生们的建筑美术综合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们学习小学阶段的美术知识期间,需要结合美术核心素养的实际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内容,使之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美术知识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傲南.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体验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48.
[2]杨健.基于学科实践活动 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小学美术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教师,2017(07):27-30
[3]庹祯平.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177-178.
[4]王鹤.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3):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