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运湘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白马桥街道凤形山小学
摘要:如今得益于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体育教学对小学生的身心良好发展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思考如何优化体育教学。在此,基于一定的教学经验,本文从“丰富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教学”“追求因材施教”“结合多媒体手段”“科学合理地评价”这几方面出发,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教学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体育;内容;游戏;因材施教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这就导致体育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需要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阶段正是为学生的发展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素质教育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应该得到显著的体现。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思考,加强创新,从小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下面,本文对于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做出了具体的分析。
一、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一定的创新,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活动,导致体育课流于形式。这也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具有局限性,很多时候学生只是把体育课当作逃避文化课的地方,而没有形成对于体育课的正确认识。为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切实转变以往不重视体育教学的观念,在体育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能够真正得到体育锻炼,而不总是自由活动。
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小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羽毛球、健美操、舞剑等活动。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一些体育项目,从而进行体育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巧,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得到体育知识的拓展和体育运动的有效锻炼。此外,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设计符合他们兴趣需求的体育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样的体育教学中,相信学生可以改变以往对于体育课就是自由活动课的认识,真正认识到体育课的丰富性。
二、进行游戏化教学,创设多种体育锻炼形式
对于体育教育来说,强制性锻炼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就是喜欢游戏,所以在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丰富教学的趣味性。为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融入游戏的形式,将体育运动和游戏相结合。其实,很多体育运动如篮球、足球等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的游戏性质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挖掘体育运动项目中的趣味性。在设计体育游戏的时候,教师需要切实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注意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要利用游戏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跑步,很多教师也将其作为学生的热身运动。但是可以发现,枯燥地让学生跑两圈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很多小学生总是找各种理由来逃避跑步。为此,教师就可以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开展一定的“障碍跑”游戏,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要将各个障碍物的正确跨越方式讲解清楚,甚至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示范,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即每组第一个学生先开始在本组规定的赛道上跑,在越过障碍物到达个别终点后,与本组另一成员击掌进行接力,直至组内最后一人到达终点后即为完成任务。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不仅得到了跑步能力的锻炼,还可以得到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所在。
三、追求因材施教,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
对于体育运动来说,没有差异的训练对学生而言毫无意义。古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即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来教导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征,进行相应的教育。因材施教是一个永不过时的教育概念。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比如有些学生的身体基础好,有些学生在身体素质差。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而不是一把抓。
例如,在进行篮球这项运动的教学时,因为小学生毕竟不同于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的身体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简化篮球规则,降低教学目标难度,让学生更加容易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产生继续完成下一项教学目标的积极性。此外,在学生中间,教师也可以根据男女生的差异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队列,然后再分别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发育状况和体育学习能力等,将每个队列再划分成A、B两个小组。针对A组,教师可以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激活他们的运动技能,而对于B组,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达到教学平均要求的训练目标就行。这样可以有效增强体育教学的针对性,促使不同学生都可以得到自己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
四、结合多媒体手段,优化体育教学
很多体育教师觉得体育教学是在户外开展的,所以不必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是一种十分局限的想法。须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并且还要为学生进行一定的示范。但是会发现,教师可能已经示范了很多次,但是学生还是抓不住运动要领,掌握不好运动细节,这是因为教师的示范也存在一定的演示盲区,许多运动细节也有瞬时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妨运用多媒体来突破一些教学难点、重点,优化体育教学。
例如,在学习投掷项目时,许多学生在投掷之前并不容易掌握腰部、臀部、肘部和腕部的力量技巧,这些细节是非常瞬时性的,当教师演示得太快时,学生看不清,而教师将动作慢下来,又很难促使学生找到正确的姿势和感觉。为此,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世界冠军和著名教练的经典动作。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结合学生的理解来进行慢放和暂停、重播等,让学生的体育学习更为灵活。结合视频,教师逐步地进行解释,就可以充分照顾每个学生对运动知识细节和操作规范的理解与学习,有利于之后的训练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科学合理地评价,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评价在体育教学中也必不可少。但是从当前体育教学评价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扮演着被动角色,评价的决定主体是教师,且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很多时候是以学生的体育成绩为主,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改变单一评价的弊端,从学生的身体、智力及心理等因素综合出发,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准确评价,同时还可以增加评价主体,促使评价多元化、多样化。
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意志品质、合作行为、参与态度、学习习惯、责任感等方面出发,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进行综合的评价,并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小学生在这些方面的闪光点,有些学生在这一方面表现得不好但是能够在另一方面表现良好,为此教师需要切实针对学生表现得好的地方进行肯定,并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以求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总而言之,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其他群体,身体健康永远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应该切实做好教学工作,促使学生得到良好的体育锻炼,并且能够对于体育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
参考文献:
[1]曹燕金.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困境和对策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34):78-79.
[2]李小艳.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J].青少年体育,2017(11):80-81.
[3]解静艳.审核评估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评价工作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