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1/26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7期   作者: 陈创忠
[导读] 受到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大多数中职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

        陈创忠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535400
        摘要:受到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大多数中职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忽视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机械地遵循统一的教学目标,一运用统一的教学方法向学生解释统一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差距越来越大,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产生了消极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尝试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基于学生层级,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实现不同层级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级,据此,联系教学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数学学习质量。从分层教学的内涵可以看出,实施中职数学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数学发展需求,还可以使不同层级的学生获得有针对性的发展,缩小数学学习差距,整体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立足分层教学内涵及其价值,笔者在实施中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用了如下策略: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尊心也在逐渐增强。在组织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直截了当地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级,并告知学生分层情况,无形中会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数学教学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在实施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不妨应用隐性分层方式,建构不同水平的学生层级。
        具体地,在组织数学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建构为A、B、C三个层级。其中,A层级的学生,在参与中职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有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很少自主地学习数学,尤其,在缺乏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会遇到诸多的学习问题,备受打击,缺乏数学学习自信心。B层级的学生,在参与中职数学教学的时候,比A层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表现好,在课堂上,可以跟随着教师的教学,认真记笔记,思考问题,但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遇到诸多问题,存在理解新知的阻碍。C层级的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知识,积累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监督,自主完成部分学习任务,课后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数学作业,同时对其他学生教育指导。在将学生们划分为了这样三个层级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面对每一个层级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学生有针对性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也是他们需要完成的主要学习任务,还是教师践行一切教学行为的导向。在组织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先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之后,需要立足学生分层情况,研读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设定不同难度层级的教学目标,使不同层级的学生获得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向。
        以“函数的单调性”为例,在参与这节课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根据函数图形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学会判断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单调性。立足此内容,在组织分层教学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分层教学目标:
        A层级学生: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学会利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分析函数图形,介绍函数的单调性。
        B层级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产生学习兴趣;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学会分析函数图形,介绍函数的单调性;对函数某一区间上的单调性进行判断。
        C层级学生:对函数的单调性产生学习兴趣;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学会分析函数图形,介绍函数的单调性;对函数某一区间上的单调性进行判断;可以根据函数的单调性画出函数图形;迁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函数单调性问题。


        如此设定的分层教学目标,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满足了不同层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便于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指导,使他们有针对性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过程是运用教学方法展示教学内容的过程。在实施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借助分层教学过程展现分层教学内容和分层教学方法。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结合设定好的分层教学目标,连续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引导不同层级的学生参与,使他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活动内容,获取数学知识,同时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比如,在组织“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的时候,笔者针对各个层级学生的发展情况,应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具体做法如下:
        A层级学生:在开展课堂导入活动的时候,笔者先立足学生们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内容,引导他们回归,总结学习了哪些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是如何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立足学生们的知识回忆情况,列举不同的一元一次方程算式,指导学生们应用所学解决问题,进一步地回忆起一元一次方程知识,为迁移知识,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做好准备。接着,笔者联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们展现了一些较为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要求他们联系一元一次方程,初步地列出一元二次方程。立足学生们给出的方程,笔者结合教材内容,详细地介绍一元二次方程,使学生们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夯实课堂学习基础。
        B层级学生: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笔者直接展现了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引导该层级的学生列出方程,并对比一元一次方程,分析、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试着解答一元二次方程。
        C层级学生: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直接将教材中的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展现出来,指导该层级学生立足概念,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特点,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同时总结解答一元二次方程的的方法。
        如此分层教学,不仅使每一层级的学生都体验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数学知识建构不同程度的理解,同时也使得数学可课堂在学生们的参与下,大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评价是数学分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使学生正视自己的数学学习情况,还可以扬长补短地进一步增强数学学习能力。在参与中职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尽管不同层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数学学习需求,但是他们共同的需求是获得教师的肯定和激励。新课改呼吁教师应用过程性教学评价,借助教学评价驱动学生有效发展。对此,在实施分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发展情况,给予赏识。
        比如,在实施分层课堂教学之后,笔者会立足新知教学内容,为学生们设置练习题,引导他们发挥直观能动性,迁移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之后,笔者会根据问题难度,选择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回答。接着,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以A层级学生,当该层级的学生准确地回答了问题之后,笔者读他们积极思考的学习行为进行肯定,同时围绕基础问题,继续提问,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实现对知识的深入掌握。如此评价,不仅可以提高A层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数学学习满足感,建立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总之,在实施中职数学教学的时候,受到生本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实际情况为依据,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级,之后,以学生分层情况为切入点,联系教学需要,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在此目标的指导下,践行不同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不同层级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使学生们能获取不同的知识,实现不同程度的能力发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裕.分层教学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214+216.
        [2]郎坤.新教改背景下分层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3):207.
        [3]徐明.中职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8(02):4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