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佩佩 方欢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星拱小学 安徽 安庆 246121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核心素养教育走进了社会大众的视野之中。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核心素养教育聚焦“能力本位”,要求教师对学生能力、素养、品质等各方面培养,为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打下基础。在这一教育理念下,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需要进行变革。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希望能够对其他教育者有所启迪。
关键词: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听说读写是四大学习模块,要想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这一交流工具,就必须创新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为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提出积极构建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引领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课堂,提升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加以阐述。
一、合作探究,加强口语训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基于英语学科的特性我们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了最基础的地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始终贯穿在学生们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在日常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给学生们更多自由学习、讨论、练习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实现语言能力的一个提升。
例如,教学人教版pep三年级《Unit 4 We love animals》,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动物的词汇monkey、tiger、panda、elephant、bird以及单词zoo,并要求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句子What’s that?/It’s a…进行问答,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学习完单词之后,为了增加学生们对于单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可以来设计一个小游戏——你问我答。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关于小动物的照片,然后问学生们:“What’s that?”请学生们根据图片的内容立马说出答案,如“/It’s a monkey.”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们的反应能力,了解他们对于相关单词和句型的运用能力,游戏的存在还让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愉悦。不仅仅教师和学生们来玩,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们之间来玩一个游戏,如同桌之间一个负责问,一个负责回答,然后互相转变角色,在游戏中反复去说,通过游戏去了解这一句型的具有运用方法。
除了游戏,我们还可以设置课堂的讨论环节。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教师可以布置一个话题讨论,如一开始我们可以部分一首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只不过这次是英文版本::Two tigers Two tigers,two tiger running so fast, running so fast one has no ears,one has no tail How strange!How strange!……熟悉的旋律一下子引发了学生们的回忆,教师:“This nursery rhyme talks about a kind of animal, that is the tiger. The tiger is the king of all beasts, is a must fierce animal. There are many other animals in nature, such as pandas, puppies and so on.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Why?”要求学生们自己搜索资料,在小组合作中去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在说的过程中可以用汉语,但是一定要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英文名字,然后会读、会写。借助集体的力量,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拥有更多参与知识讨论的机会,互相交流自己的见解,还有助于实现对难点的攻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实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乐中学,提高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
二、立足生活,培养良好品质
进入小学阶段后,学生的身心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特殊的时期,部分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和学校升学率,自然会对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发展有所忽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学科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育工作的方法,发挥好自己立德树人的使命,在日常教学中可以联系生活渗透对学生们的品德教育,引领小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在现有英语教材中,其中很多的阅读文章涉及生态环保、情感故事、励志人生、知识科普、文化教育等领域,不仅仅是学生们学习单词、语法的载体,更应该成为学生们拓宽眼界、思维提升、思想品质发展的平台。例如,教学人教pep版三年级《Unit 2 My family》,本单元以“家庭”为中心话题,引领学生们掌握关于一些关于称呼的表达,如mother, father, woman, man,学会去和同学们去介绍自己的家庭构成。如“Who's that woman?/ She's my mother.”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教学的目光拉到现实生活中,教师给学生出示一副照片,告诉学生这是老师的全家福,要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Do you know who is she? 你想知道他是谁吗? 然后说:This is my friend. Her name is Linli.随后,教师指出照片中的另一个人问:“Who’s this girl? ” 引出句型“This is my daughter. She is a very lovely baby.”并强调she的发音。同样方法引出“He’s ...”“He’s my .... ”突出he的发音。并强调he和she的区别。为了启迪学生,我鼓励他们拿出来自己的全家福照片,主动站起来为其他的学生们去介绍自己的可爱家庭。在这个过程中,我看见很多学生们说着说着都非常幸福地笑了,很多学生夸奖妈妈真漂亮、弟弟真可爱等等。在活动结束后,我总结道:“You all did a great job today! It's so nice to see you all living in such a happy family. You must love and care for your family, and when you grow up, you must honor your mom and dad...”通过本课教学有效地渗透了德育,更好地践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方面的目标,这也是素质素养所倡导的一个理念,激发学生去珍惜家人、关爱家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
三、引入文化,打造多彩课堂
在课堂中,我们不仅仅要教会学生们去读单词、语法知识,也可以穿插讲一些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民风民俗、节日文化等,这些文化知识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融入国际的交流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在如此多彩课堂中,学生们对英语学习也会更加快乐。
例如,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一周七天的典故。在中国,一周七天,我们分别称之为星期一、星期二……或者周一、周二……是以数字来表示的。而在英语里,七天分别都有自己的名字,这些名称最早起源于古巴比伦(Babylon)。公元前7至6世纪,巴比伦人便有了星期制。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7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神。7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所以,星期日是Sun\'s-day(太阳神日),星期一则是Moon\'s-day(月亮神日)。这样的文化知识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学生们了解了西方重要星期日的起源,也知道了巴比伦的一些文化知识,无形之中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感受到了文化的多姿多彩。
总之,随着国际之间的交流融合,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在核心教育发展的当下,我们的英语课堂不仅仅要教知识,更要去教会学生们说话、学习,交给他们文化知识、做人道理,引领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凤华.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9(11):12.
[2]朱梅.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英语广场,2016(07):161-162.